铁路沿线景观设计研究--以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0-17页 |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0-15页 |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动机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文献综合分析 | 第18页 |
·实地调查研究 | 第18页 |
·土壤测定方法 | 第18-20页 |
2 铁路沿线景观的相关概念和特点及其利用现状 | 第20-30页 |
·景观 | 第20-21页 |
·景观斑块、廊道、本底模型 | 第21-23页 |
·斑块 | 第21-22页 |
·廊道 | 第22页 |
·本底 | 第22-23页 |
·铁路沿线自然景观 | 第23-25页 |
·铁路沿线自然景观概念和特点 | 第23-24页 |
·铁路沿线自然景观利用现状 | 第24-25页 |
·铁路沿线边坡 | 第25-26页 |
·铁路沿线边坡的概念和特点 | 第25页 |
·铁路沿线边坡的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5-26页 |
·铁路桥梁 | 第26-27页 |
·铁路桥梁的概念和特点 | 第26-27页 |
·铁路桥梁利用现状 | 第27页 |
·铁路隧道洞口 | 第27-29页 |
·铁路隧道洞口概念和特点 | 第27-28页 |
·铁路隧道洞口利用现状 | 第28-29页 |
·铁路沿线观景平台及站场区域 | 第29-30页 |
·铁路沿线观景平台和站场的概念和特点 | 第29页 |
·铁路沿线观景平台及站场利用现状 | 第29-30页 |
3 铁路沿线景观的特点 | 第30-32页 |
·景观的动态性 | 第30页 |
·移动的层次性 | 第30-31页 |
·体验的瞬间性 | 第31页 |
·欣赏的主体性 | 第31页 |
·欣赏与被欣赏 | 第31-32页 |
4 铁路沿线景观设计内容 | 第32-38页 |
·铁路沿线景观设计内容 | 第32-35页 |
·铁路沿线防护带植物景观设计 | 第32-33页 |
·铁路沿线基础设施景观设计 | 第33-35页 |
·铁路沿线基础设施景观设计 | 第35-38页 |
5 案例分析——青藏铁路 | 第38-40页 |
·青藏铁路简介 | 第38页 |
·青藏铁路生态保护措施及沿线景观设计 | 第38-40页 |
6 实证研究——丽香铁路沿线景观设计 | 第40-62页 |
·研究区调查分析 | 第40-45页 |
·线路背景与区位概述 | 第40-41页 |
·气候条件及地形地貌 | 第41页 |
·土壤特性与植物种类特征 | 第41-44页 |
·人文特色分析 | 第44-45页 |
·丽香铁路工程概况及沿线景观设计范围 | 第45-46页 |
·工程概况 | 第45-46页 |
·沿线景观设计范围 | 第46页 |
·设计指导思想与理念 | 第46-47页 |
·指导思想 | 第46页 |
·设计理念 | 第46-47页 |
·设计原则 | 第47页 |
·设计依据 | 第47-48页 |
·丽香铁路沿线景观设计内容 | 第48-62页 |
·丽江——虎跳峡区段 | 第48-52页 |
·虎跳峡—吉沙段区段 | 第52-55页 |
·吉沙—香格里拉区段 | 第55-60页 |
·植物选择与配置 | 第60-62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