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0页 |
第一章 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概述 | 第10-14页 |
一、证券民事赔偿诉讼的概念 | 第10页 |
(一) 证券民事赔偿责任的概念 | 第10页 |
(二) 证券民事赔偿诉讼的概念 | 第10页 |
二、健全证券民事赔偿诉讼的价值 | 第10-14页 |
(一) 完善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的必要性 | 第10-12页 |
(二) 我国现阶段推进证券民事赔偿诉讼具有的特别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国外证券民事赔偿诉讼的立法与实践 | 第14-22页 |
一、美国 | 第14-20页 |
(一) 美国证券民事责任体系的概括介绍 | 第14-17页 |
(二) 美国证券民事赔偿诉讼中的诉权问题 | 第17页 |
(三) 集团诉讼 | 第17-20页 |
二、英国 | 第20页 |
三、德国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对我国现有的证券民事赔偿规范体系的概括性描述和评价 | 第22-32页 |
一、我国关于证券民事赔偿的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 | 第22-28页 |
(一) 我国有关证券民事赔偿规范的立法状况 | 第22-26页 |
(二) 我国有关证券民事赔偿案件的司法状况 | 第26-28页 |
二、对我国证券民事赔偿法律体系的整体评价 | 第28-32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证券民事赔偿诉讼的建议 | 第32-45页 |
一、关于几对矛盾的协调 | 第32-34页 |
(一) 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 | 第32-33页 |
(二) 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对接 | 第33-34页 |
(三) 引进制度与既存制度的协调 | 第34页 |
二、关于证券民事赔偿诉讼的管辖 | 第34页 |
三、关于默示诉权的引入 | 第34-35页 |
(一) 默示诉权的法理基础 | 第34-35页 |
(二) 默示诉权的功能 | 第35页 |
四、关于诉讼主体 | 第35-36页 |
五、关于诉讼类型的多样化 | 第36页 |
六、关于诉讼方式的选择 | 第36-45页 |
(一) 代表人诉讼的立法特点 | 第37-39页 |
(二) 对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可适用性的探讨 | 第39-43页 |
(三) 对我国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方式的改良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