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3页 |
| 图表目录 | 第13-15页 |
| Ⅰ 论文表格目录索引 | 第13-14页 |
| Ⅱ 论文图片目录索引 | 第14-15页 |
| 引言 | 第15-32页 |
| 1 甘蓝类作物雄性不育的研究 | 第15-17页 |
| 2 分子标记工具 | 第17-24页 |
| ·RFLP标记技术 | 第18-19页 |
| ·RAPD标记技术 | 第19页 |
| ·SCAR标记技术 | 第19-20页 |
| ·STS标记技术 | 第20页 |
| ·SSR标记技术 | 第20-21页 |
| ·ISSR标记技术 | 第21页 |
| ·AFLP标记技术 | 第21-23页 |
| ·AFLP标记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 ·AFLP的技术流程 | 第22-23页 |
| ·AFLP的技术特点 | 第23页 |
| ·其它新型标记技术 | 第23-24页 |
| ·几种常见DNA指纹图谱技术的比较 | 第24页 |
| 3 标记筛选方法 | 第24-26页 |
| ·作图法 | 第24-25页 |
| ·近等基因系法(Near-isogenic lines,NIL) | 第25页 |
| ·分离群体分群分析方法 | 第25页 |
| ·选择性基因型分析 | 第25-26页 |
| 4 分子标记在甘蓝类作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26-30页 |
| ·分子标记在甘蓝遗传资源与遗传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 ·在甘蓝遗传资源方面的研究 | 第26-27页 |
| ·在作物遗传多态性方面的研究 | 第27页 |
| ·甘蓝类作物分子标记图谱的构建 | 第27-28页 |
| ·甘蓝类作物一些重要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 | 第28-30页 |
| ·显性雄性不育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30页 |
|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0-32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2-47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32-34页 |
| ·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纯合标记的初步筛选所用材料 | 第32页 |
| ·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纯合标记的初获标记群体检测所用材料 | 第32-33页 |
| ·常规育种材料 | 第33-34页 |
| ·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所用材料 | 第34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34-47页 |
| ·基因组DNA快速提取 | 第34页 |
| ·AFLP分析体系 | 第34-39页 |
| ·基因组DNA的酶切连接:总体积20ul | 第34-35页 |
| ·预扩增:总体积20ul | 第35-36页 |
| ·选择性扩增 | 第36-37页 |
| ·选择性扩增结果的检测 | 第37-39页 |
| ·显性雄性不育纯合基因标记的筛选检测策略 | 第39-40页 |
| ·AFLP银染检测目标片段的挖带回收与纯化 | 第40-41页 |
| ·AFLP银染检测目标片段的挖带回收 | 第40页 |
| ·目标片段的扩增纯化 | 第40-41页 |
| ·纯化后目标片段的测序 | 第41页 |
| ·基因组PCR步行法实现目标片段的延伸 | 第41-44页 |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1页 |
| ·基因组DNA的酶切 | 第41-42页 |
| ·基因组DNA酶切产物的连接 | 第42页 |
| ·PCR步行引物的设计 | 第42页 |
| ·PCR步行法扩增反应 | 第42-43页 |
| ·PCR步行结果检测 | 第43-44页 |
| ·目标片段的克隆与测序 | 第44-45页 |
| ·目标片段与pGEM-T Vector的连接 | 第44页 |
| ·连接产物的大肠杆菌转化 | 第44-45页 |
| ·克隆后载体的测序 | 第45页 |
| ·SCAR引物设计 | 第45页 |
| ·SCAR-PCR扩增及检测 | 第45页 |
| ·SCAR标记的群体检测 | 第45页 |
| ·纯合不育标记应用的扩增及检测策略 | 第45页 |
| ·田间育性调查 | 第45-46页 |
| ·数据分析处理 | 第46-4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7-76页 |
| 1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7页 |
| 2 纯合显性雄性不育基因型标记的筛选 | 第47-58页 |
| ·03A纯合显性雄性不育基因型标记的筛选 | 第47-49页 |
| ·标记的初步筛选 | 第47-48页 |
| ·标记的验证 | 第48-49页 |
| ·03B纯合显性雄性不育基因型标记的筛选 | 第49-50页 |
| ·标记的初步筛选 | 第49-50页 |
| ·标记的验证 | 第50页 |
| ·03B三种基因型5个材料银染验证 | 第50-53页 |
| ·03A纯合显性雄性不育标记筛选03B材料 | 第53-55页 |
| ·纯合不育标记结果的群体验证 | 第55-58页 |
| 3 e33m52转化SCAR标记 | 第58-62页 |
| ·纯合不育标记e33m52的回收测序 | 第58页 |
| ·基因组PCR步移基因特异引物的设计 | 第58页 |
| ·纯合不育标记e33m52基因组PCR步移结果检测 | 第58-59页 |
| ·SCAR标记的引物设计 | 第59-60页 |
| ·SCAR标记的群体检测 | 第60-62页 |
| 4 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纯合标记应用范围检测 | 第62-65页 |
| 5 显性雄性不育基因高密度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65-76页 |
| ·田间调查 | 第65页 |
| ·与雄性不育基因相连锁标记的验证 | 第65-68页 |
| ·数据分析 | 第68-76页 |
| 讨论 | 第76-83页 |
| 1 鉴定纯合显性雄性不育基因型的AFLP标记筛选 | 第76页 |
| 2 连锁分子标记辅助基因转育的适用范围 | 第76-78页 |
| ·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相斥相分子标记的应用 | 第77页 |
| ·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相引相分子标记的应用 | 第77-78页 |
| 3 SCAR标记的应用 | 第78-79页 |
| 4 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79-81页 |
| ·AFLP作图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 第79-80页 |
| ·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连锁图的构建 | 第80页 |
| ·选择合适的群体是寻找与表型性状相连锁标记的关键 | 第80-81页 |
| ·回交亲本与基因供体之间的亲缘关系 | 第80-81页 |
| ·作图群体单株数目 | 第81页 |
| 5 遗传滞留现象 | 第81-82页 |
| 6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的建立 | 第82-83页 |
| 结论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93页 |
| 附录 | 第93-100页 |
| 致谢 | 第100-101页 |
| 作者简历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