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世界各国艺术概况论文--中国艺术论文

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研究

绪论第1-10页
 一、公共艺术概念及本文研究对象的对象第8页
 二、20年来公共艺术现象反思第8-9页
 三、课题研究现状第9-10页
第一章 公共艺术的概念和产生第10-28页
 第一节 公共的概念第10-19页
  一、“公共”与“公众”的词源解释第10-12页
  二、公众的社会属性第12-13页
  三、公共空间方式第13-16页
  四、公共空间的社会和权力属性第16-18页
  五、公共艺术与环境艺术的关系第18-19页
 第二节 公共艺术产生的历史缘由第19-24页
  一、公共艺术的缘起第19-22页
  二、美国公共艺术计划第22-24页
 第三节 公共艺术的界定第24-28页
第二章 80年代的公共艺术第28-46页
 第一节 近代公共艺术的发端第28-29页
 第二节 80年代前后的社会背景第29-31页
 第三节 壁画公共艺术热第31-34页
  一、首都国际机场候机楼壁画第31-32页
  二、全国壁画热的兴起第32-34页
 第四节 城市雕塑第34-40页
  一、雕塑家的国外之行第34-35页
  二、城市美化运动第35页
  三、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第35-37页
  四、80年代城市雕塑的特点第37-38页
  五、新气象——沿海城市雕塑第38-39页
  六、公共艺术程序方案案例——葛洲坝《大江截流雕塑群》第39-40页
 第五节 环境艺术的兴起第40-46页
  一、80年代城市雕塑的环境与公共意识第40-41页
  二、现代环境问题第41-43页
  三、公共艺术作品在环境空间背景中的置换第43-45页
  四、85新潮之后的环境艺术第45-46页
第三章 90年代以来的公共艺术第46-63页
 第一节 转型社会中的公共空间第46-50页
  一、城市公共空间社会属性的转变第46-48页
  二、市民阶层的独立意识第48-49页
  三、多元化的公共艺术第49-50页
 第二节 环境设计的兴起第50-52页
 第三节 福利化的公共空间第52-56页
  一、主题雕塑公园第52-53页
  二、广场公共艺术第53-55页
  三、街道公共艺术第55-56页
 第四节 向以公共参与为主体转向第56-59页
  一、《深圳人的一天》第56-58页
  二、倡导以民为主,公共参与的公共艺术第58-59页
 第五节 社区与社区公共艺术第59-61页
 第六节 诗性化的公共艺术——地景艺术第61-63页
第四章 对影响中国当代公共艺术诸多因素的分析第63-82页
 第一节 公共艺术中的公众因素第63-68页
  一、民主化中的公众意义第63页
  二、城市化对公众的影响第63-66页
  三、作为艺术受众者第66-68页
 第二节 公共艺术和公共艺术家第68-72页
 第三节 当代公共艺术技术和材料第72-74页
 第四节 公共艺术的自然和谐之路第74-78页
  一、公共艺术中环境问题第74-76页
  二、城市空间与公众心理第76-78页
 第五节 对当代公共艺术制度的反思第78-82页
结语第82-84页
注释第84-90页
插图注释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7页
 一、英文文献第92-93页
 二、译文文献第93页
 三、中文文献第93-96页
 四、期刊文献第96-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下一篇:表达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的构建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