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一、动画的特征及其影响力 | 第8-14页 |
(一)、动画的特征 | 第9-10页 |
(二)、动画的巨大产业价值和影响力 | 第10-14页 |
二、中国影视动画的惨状及其成因 | 第14-30页 |
(一)、外部 | 第15-17页 |
1、中国市场经济起步之初,动画发展不力 | 第15-16页 |
2、日美动画强势登陆,抢占中国市场 | 第16-17页 |
(二)、内部 | 第17-28页 |
1、动画意识、市场意识、产业意识淡薄 | 第17-19页 |
2、动画制作收支极不平衡 | 第19-20页 |
3、动画质量下滑,制作方法陈旧 | 第20-27页 |
(1)、中国动画重“美术思维”、轻“电影思维” | 第21-24页 |
(2)、中国动画重“说教功能”、轻“娱乐功能” | 第24-25页 |
(3)、中国动画重“低龄化”、轻“成人化” | 第25-27页 |
4、资金短缺和高素质人才匮乏 | 第27-28页 |
(三)、国外影视动画造成的负面影响 | 第28-30页 |
三、中国影视动画的希望 | 第30-38页 |
(一)、曾经辉煌的过去、悠久的传统文化 | 第30-34页 |
1、中国动画的萌芽和探索时期(1922年—1945年) | 第31-32页 |
2、中国动画的稳定发展时期(1946年—1966年) | 第32-33页 |
3、中国动画的繁荣时期(1977年—80年代末) | 第33页 |
4、中国动画的转型时期(90年代至今) | 第33-34页 |
(二)、逐渐复苏的经济环境和健全的市场环境 | 第34-35页 |
(三)、国家的大力提倡和政策扶持 | 第35-37页 |
(四)、大量人才的贮备和新的制作经验的积累 | 第37-38页 |
四、走产业化道路是中国影视动画发展的唯一出路 | 第38-50页 |
(一)、整顿外部环境 | 第39-41页 |
1、理顺市场秩序 | 第39页 |
2、搭建播放平台 | 第39-40页 |
3、准许资本流通,扩大市场融资 | 第40-41页 |
(二)、搞好内部突围 | 第41-50页 |
1、树立产业意识,加强后产品开发,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 第41-42页 |
2、努力提高动画质量 | 第42-47页 |
(1)、针对不同对象,拓宽题材范围 | 第43-45页 |
(2)、艺术构思与制作技术互动发展 | 第45-46页 |
(3)、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 第46-47页 |
3、处理好民族性和国际性的关系 | 第47-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