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中国资本市场的多功能定位与发展方略--制度和政策层面的思考与探讨

导言第1-19页
 一、话起“资本市场之谜”: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二、结构、方法和主要观点第12-19页
第一章 资本市场泛论:马克思主义视角第19-45页
 第一节 从资本到资本市场的演绎第19-28页
  一、“逻辑起点”资本:从概念到理论第19-22页
  二、“资本文明”与现代经济第22-24页
  三、资本市场的概念与范围界定第24-26页
  四、关于资本市场的认识误区与辨析第26-28页
 第二节 资本市场的表象与共质第28-39页
  一、资本市场的一般特征第28-32页
  二、资本市场的配置机制和发展平台第32-33页
  三、资本市场系统的基本要素第33-36页
  四、资本结构与资本增长的统一第36-39页
 第三节 中国“资本市场理论”的递擅第39-45页
  一、“社会主义资本”的争讼第39-41页
  二、资本市场理论的变迁第41-45页
第二章 资本市场的功能琐考第45-73页
 第一节 资本与资本市场功能的内涵第45-52页
  一、资本功能解析第45-50页
  二、资本市场功能的内涵第50-52页
 第二节 资本市场的微观功能第52-59页
  一、原始功能:融资的功能第52-53页
  二、基础功能:风险定价功能第53-54页
  三、核心功能:资源配置功能第54-56页
  四、前提功能:流动性功能第56-57页
  五、转制功能第57页
  六、微观衍生功能第57-59页
 第三节 资本市场的宏观功能第59-65页
  一、资本市场的“晴雨表”功能第59页
  二、资本市场的宏观调控功能第59-65页
 第四节 经济转型期资本市场的功能评价第65-73页
  一、中国资本市场的阶段性特征第65-67页
  二、资本市场功能评价的宏观标准第67-73页
第三章 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的初级实证第73-124页
 第一节 基于证券市场的功能实证第73-89页
  一、我国资本市场运行的弱有效性第73-79页
  二、融资功能实证第79-83页
  三、价值发现与定价功能实证第83-86页
  四、资源配置功能实证第86-89页
 第二节 基于产权交易市场的功能实证第89-101页
  一、非证券化资本市场的功能与绩效分析第89-93页
  二、国经改革对产权交易市场的特殊要求第93-96页
  三、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现状第96-97页
  四、产权交易市场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第97-101页
 第三节 基于企业债券市场的功能实证第101-112页
  一、企业债券市场的弱势现状第102-105页
  二、企业债券市场的功能绩效分析第105-109页
  三、企业债券市场功能发挥的掣肘因素第109-112页
 第四节 基于创业资本市场的功能实证第112-124页
  一、我国创业资本市场的现状第113-118页
  二、创业资本市场的功能绩效分析第118-121页
  三、创业资本市场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第121-124页
第四章 中国不完全资本市场系统性功能缺陷第124-146页
 第一节 资本市场不完全性的表象特征第124-137页
  一、结构、层次、主体的缺陷第125-130页
  二、资本市场机制的不完全性第130-137页
 第二节 微观功能缺陷的多维透视第137-142页
  一、功能倾斜:融资功能的超常规发挥第137-138页
  二、风险定价功能的失灵第138-139页
  三、流动性功能的低效第139-140页
  四、资源配置功能的扭曲第140-141页
  五、转制功能的滞后第141-142页
  六、其他微观功能缺陷的简约分析第142页
 第三节 宏观功能缺陷释要第142-146页
  一、“晴雨表”功能的丧失第142-144页
  二、宏观调控功能的睡眠状态第144-146页
第五章 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缺陷的正式制度模型第146-177页
 第一节 方法论:制度分析的引入第146-150页
 第二节 资本市场功能缺陷的制度障碍第150-154页
  一、资本市场制度障碍的特征第150-152页
  二、制度障碍对资本市场功能发挥的影响第152-154页
 第三节 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缺陷的产权制度根源第154-177页
  一、现代产权理论分析框架第154-158页
  二、资本市场理论与现代产权理论的契合第158-168页
  三、直接障碍:不完全的基础产权制度第168-170页
  四、深层障碍:产权的缺失第170-174页
  五、根源性障碍:非市场选择的产权制度安排第174-177页
第六章 中国资本市场功能缺陷的非正式制度诊释第177-211页
 第一节 资本文化的缺失第177-187页
  一、资本市场的核心文化:资本文化第177-180页
  二、信用环境的失范第180-187页
 第二节 国家本位主义的深远影响第187-197页
  一、国家干预对于资本市场的正效应第188-192页
  二、国家本位主义对资本市场的负效应第192-194页
  三、中国“资本市场抑制”的制度表现第194-197页
 第三节 体制外经济的“资本规则”滞后第197-211页
  一、民营经济的困扰第197-201页
  二、民间资本市场准入的非制度性障碍第201-211页
第七章 功能视角下资本市场发展的国际比较第211-240页
 第一节 西方发达市场的范例第211-231页
  一、美国资本市场观摩第212-220页
  二、英国资本市场第220-223页
  三、德国资本市场第223-226页
  四、日本资本市场第226-231页
 第二节 在资本市场功能问题上的若干启示第231-240页
  一、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增强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功能第231-232页
  二、实行资产证券化,创新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第232-233页
  三、积极拓展债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途径第233-235页
  四、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235-237页
  五、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强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第237页
  六、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真正发挥股市“晴雨表”功能第237-240页
第八章 中国资本市场多功能架构的建立第240-265页
 第一节 深化资本市场功能的现实背景第240-247页
  一、经济转轨的日益深化第240-241页
  二、居民收入资本化的趋势第241-243页
  三、企业资本化、市场资本化的特征第243-244页
  四、改善宏观调控的必然选择第244-245页
  五、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依赖模式”第245-247页
 第二节 多功能资本市场的目标定位第247-256页
  一、对“功能锁定”的几点反思第247-249页
  二、多功能资本市场的目标定位第249-253页
  三、规避错误的实践倾向第253-256页
 第三节 资本市场功能的纵向深化与横向拓展第256-265页
  一、合理利用融资功能第256-257页
  二、更大程度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第257-258页
  三、突出资本市场的转制功能第258-259页
  四、适时启动宏观调控功能第259-265页
第九章 中国多功能资本市场发展的系统方略第265-297页
 第一节 中国资本市场子市场发展的系统方略第265-277页
  一、股票交易市场:提高市场运行的有效性第265-268页
  二、企业债券市场:实现市场扩容的新突破第268-269页
  三、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市场的繁荣和规范第269-272页
  四、产业投资基金市场:完善市场的进入与退出机制第272-273页
  五、创业资本市场:走“政府民间相结合”之路第273-275页
  六、民间资本市场: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第275-277页
 第二节 基于制度分析的资本市场发展方略第277-297页
  一、从产权制度和流通入手第278-281页
  二、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多纬度发育第281-283页
  三、政府规管的边界和“资本市场深化”第283-286页
  四、实行“利率决定在市场,利率调控在中央”第286-290页
  五、社会信用环境的修复与净化第290-297页
参考文献第297-305页
后记第305页

论文共3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57~(kip2)、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一篇:孙犁的知识分子心路历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