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9-22页 |
·作物化感作用种质资源的评价方法 | 第10-15页 |
·浸提液生物测试法 | 第10-11页 |
·植物箱生物测试法 | 第11页 |
·迟播共培法 | 第11-12页 |
·等隔离体积共培法 | 第12页 |
·特征次生物质标记法 | 第12-13页 |
·田间抑制圈测试法 | 第13-14页 |
·化感—竞争分离法 | 第14-15页 |
·化感作用种质资源的评价与遗传多样性 | 第15-16页 |
·遗传多样性与分子标记 | 第16-22页 |
·RFLP标记 | 第17页 |
·RAPD标记 | 第17-18页 |
·AFLP标记 | 第18页 |
·SSR标记 | 第18-19页 |
·ISSR标记 | 第19-20页 |
·CAPS标记 | 第20页 |
·SNP标记 | 第20-21页 |
·分子标记技术选择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4页 |
·材料 | 第22页 |
·植物材料 | 第22页 |
·ISSR引物 | 第22页 |
·方法 | 第22-34页 |
·试验设计 | 第22-31页 |
·室内化感潜力评价 | 第22页 |
·田间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 第22-31页 |
·大麦化感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 | 第31-33页 |
·ISSR分子标记材料的选择 | 第31-32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2-33页 |
·基因组DNA浓度及纯度检测 | 第33页 |
·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33页 |
·ISSR反应程序 | 第33页 |
·ISSR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33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田间试验与室内评价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33-34页 |
·ISSR分子标记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45页 |
·大麦品种的化感作用满力评价 | 第34-35页 |
·大麦品种田间抗草性能比较分析 | 第35-36页 |
·大麦化感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 第36-40页 |
·大麦品种化感潜力与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 第36页 |
·系统聚类分析 | 第36-40页 |
·大麦化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 | 第40-45页 |
·ISSR引物的筛选与扩增 | 第40-41页 |
·大麦品种ISSR标记聚类分析 | 第41-45页 |
4 讨论 | 第45-49页 |
·关于化感潜力评价反映的多态性 | 第45-46页 |
·关于ISSR分子标记的多态性和大麦化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 第46-49页 |
5 展望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