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创性声明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导论 | 第8-14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8-11页 |
| 二、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1-13页 |
| 三、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质 | 第14-28页 |
| 一、传统诚信思想的历史源流和基本内涵 | 第14-21页 |
| (一) 传统诚信思想的历史源流 | 第14-17页 |
| (二) 传统诚信思想的基本内涵 | 第17-21页 |
| 二、传统诚信思想的特质 | 第21-28页 |
| (一) 传统诚信在伦理思想中的地位 | 第22-23页 |
| (二) 传统诚信思想的特质 | 第23-28页 |
| 第二章 现代诚信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质 | 第28-39页 |
| 一、现代诚信思想的基本内涵 | 第28-33页 |
| (一) 伦理视角:诚信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 | 第28-30页 |
| (二) 经济视角:诚信是现代经济规律之一 | 第30-31页 |
| (三) 法律视角:诚信是一条法律原则 | 第31-32页 |
| (四) 社会视角:诚信是一种制度 | 第32-33页 |
| 二、现代诚信思想的特质 | 第33-39页 |
| (一) 现代诚信是一种普遍信任 | 第34-35页 |
| (二) 现代诚信是一种契约信用 | 第35-36页 |
| (三) 现代诚信是一种社会资本 | 第36-37页 |
| (四) 现代诚信是一种理性诚信 | 第37页 |
| (五) 现代诚信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传统诚信思想的现代转型 | 第39-53页 |
| 一、传统诚信思想现代转型的必要性 | 第39-43页 |
| (一) 社会结构变迁 | 第39-40页 |
| (二) 伦理关系的变化 | 第40-41页 |
| (三) 价值观念的变化 | 第41-43页 |
| 二、传统诚信思想与现代诚信思想的相容性 | 第43-45页 |
| 三、传统诚信思想的现代转型 | 第45-53页 |
| (一) 从传统的人伦关系转向市场关系 | 第45-46页 |
| (二) 从个体诚信转向群体诚信 | 第46-47页 |
| (三) 从情感依据转到理性依据 | 第47-49页 |
| (四) 从人格诚信向契约诚信转向 | 第49-50页 |
| (五) 从重视自律向重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诚信转向 | 第50-53页 |
| 结语 | 第53-55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