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前言 | 第1-32页 |
| ·光致变色 | 第7页 |
| ·无机光致变色材料 | 第7-12页 |
| ·氧化物类变色材料 | 第8页 |
| ·MoO_3 和 WO_3的光致变色 | 第8-9页 |
| ·过渡金属多酸类化合物的光致变色 | 第9-12页 |
| ·烷基铵金属多酸盐的光致变色 | 第11-12页 |
| ·其它过渡金属多酸盐化合物的光致变色 | 第12页 |
|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 | 第12-24页 |
| ·几类重要的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 | 第13-19页 |
| ·俘精酸酐家族化合物 | 第13-14页 |
| ·二芳基乙烯类光致变色体系 | 第14-16页 |
| ·吡喃类化合物 | 第16页 |
| ·螺吡喃 | 第16-17页 |
| ·螺噁嗪 | 第17-18页 |
| ·光致变色希夫碱 | 第18-19页 |
|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的应用 | 第19-24页 |
| ·光信息存储与光致变色材料 | 第19-22页 |
| ·生物分子活性的光调控 | 第22-23页 |
| ·光致变色超分子 | 第23页 |
| ·其它应用 | 第23-24页 |
| ·本文的立题思想 | 第24-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25-32页 |
| 第二章 杂多酸/有机胺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和光致变色性质 | 第32-47页 |
| ·HPOM/APS的制备 | 第33-34页 |
| ·化学原料与测试仪器 | 第33页 |
| ·HPOM/APS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 | 第33-34页 |
| ·HPOM/APS纳米复合薄膜的结构表征 | 第34-39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4-39页 |
| ·光致变色性质研究 | 第39-45页 |
| ·小结 | 第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第三章 EuP_5W_(30)/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复合膜的制备和光致变色性质 | 第47-54页 |
| ·EuP_5W_(30)/PVP 复合膜的制备 | 第47-48页 |
| ·化学原料与测试仪器 | 第47-48页 |
| ·EuP_5W_(30)/PVP 复合膜的制备 | 第48页 |
| ·EuP_5W_(30)/PVP 复合膜的结构表征 | 第48-50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8-50页 |
| ·光致变色性质研究 | 第50-52页 |
| ·小结 | 第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俘精酸酐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54-71页 |
| ·实验部分 | 第54-61页 |
| ·仪器 | 第54页 |
| ·异丙叉丁二酸二乙酯的合成路线 | 第54-56页 |
| ·吲哚的制备 | 第56-59页 |
| ·目标化合物俘精酸酐(Z1,E1)的合成 | 第59-60页 |
| ·目标化合物俘精酸酐(Z2,E2)的合成 | 第60-61页 |
| ·反应机理探索 | 第61-62页 |
| ·俘精酸酐衍生物的光致变色性研究 | 第62-68页 |
| ·小结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作者简历 | 第72-73页 |
| 中文摘要 | 第73-74页 |
| 英文摘要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