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1 前言 | 第12-22页 |
|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13-14页 |
| ·遗传多样性的涵义 | 第13页 |
|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方法 | 第14页 |
| ·葡萄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4-15页 |
| ·葡萄种质资源的分类研究 | 第14-15页 |
| ·葡萄遗传多样性 | 第15页 |
| ·RAPD分子标记研究 | 第15-18页 |
| ·RAPD分子标记的原理 | 第15-16页 |
| ·RAPD分子标记的特点 | 第16-18页 |
| ·RAPD在葡萄上的应用 | 第18-20页 |
| ·种质资源的鉴定 | 第18页 |
| ·种、品种鉴别及亲缘关系分析 | 第18-19页 |
| ·发现和检测葡萄品种的突变及辅助育种 | 第19页 |
| ·抗病性方面的研究 | 第19-20页 |
| ·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子遗传图谱构建 | 第20页 |
| ·对葡萄进行系谱分析 | 第20页 |
| ·本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20-22页 |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 ·试验材料与仪器、药品 | 第22页 |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 ·试验仪器 | 第22页 |
| ·试验试剂及药品 | 第22页 |
| ·试验方法 | 第22-26页 |
| ·葡萄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2-25页 |
| ·DNA产量和质量的检测 | 第25页 |
| ·RAPD扩增反应条件 | 第25-26页 |
| ·引物筛选 | 第26页 |
| ·RAPD扩增反应 | 第26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5页 |
| ·葡萄基因组DNA提取及检测 | 第26-28页 |
| ·紫外吸收检测 | 第26-27页 |
| ·电泳检测 | 第27-28页 |
| ·RAPD扩增检测 | 第28页 |
| ·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28-32页 |
| ·模板DNA浓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引物浓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 第29页 |
| ·Taq DNA聚合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 第29-30页 |
| ·dNTP浓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 第30页 |
| ·Mg~(2+)浓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 ·扩增循环次数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 ·退火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 第32页 |
| ·RAPD反应体系 | 第32-33页 |
| ·RAPD扩增反应体系 | 第32-33页 |
| ·RAPD扩增程序 | 第33页 |
| ·引物筛选 | 第33-34页 |
| ·多态位点的分析 | 第34-41页 |
| ·两个同为高妻名葡萄的区分 | 第41-42页 |
| ·高妻品种亲缘关系分析 | 第41-42页 |
| ·高妻品种特征谱带分析 | 第42页 |
| ·基于RAPD标记的葡萄植物的亲缘关系分析 | 第42-44页 |
| ·供试材料间特异性指纹谱带分析 | 第44-45页 |
| 4 讨论 | 第45-51页 |
| ·适于葡萄DNA的提取方法 | 第45-46页 |
| ·适宜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46-49页 |
| ·内部因素 | 第46-49页 |
| ·外部因素 | 第49页 |
| ·RAPD反应体系的调控 | 第49-50页 |
| ·RAPD技术对试验结果的不稳定性 | 第50-51页 |
| ·RAPD技术用于葡萄属植物分类研究中的可行性问题 | 第51页 |
| 5 结论 | 第51-54页 |
| ·葡萄DNA提取方法及DNA提取质量 | 第51页 |
| ·技术体系的建立 | 第51-52页 |
| ·引物筛选 | 第52页 |
| ·两种不同外部形态的高妻品种的亲缘关系鉴定 | 第52页 |
| ·现有葡萄资源中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 第52-53页 |
| ·葡萄不同品种间的遗传结构关系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4页 |
| 缩略词表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