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10页 |
绪论 | 第10-11页 |
第一篇 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研究进展综述 | 第11-27页 |
1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及监控 | 第11-13页 |
·兽药残留及危害 | 第11-12页 |
·兽药残留的监控 | 第12-13页 |
2 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 第13-21页 |
·氟喹诺酮类药物概述 | 第13-14页 |
·氟喹诺酮类药物理化性质 | 第14-16页 |
·氟喹诺酮类药物代谢动力学 | 第16-17页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残留及耐药性问题 | 第17-21页 |
3 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 第21-27页 |
·微生物检测法(MIA) | 第21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第21-24页 |
·液-质联机法(LC-MS) | 第24-25页 |
·免疫分析法(IA) | 第25-27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27-78页 |
第一章 环丙沙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 第27-55页 |
1 材料 | 第27-29页 |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27-28页 |
·仪器设备 | 第28页 |
·实验动物和细胞 | 第28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8-29页 |
2 方法 | 第29-39页 |
·CPFX 完全抗原的制备 | 第29-31页 |
·动物免疫 | 第31页 |
·免疫小鼠血清效价测定及检测方法 | 第31-32页 |
·筛选方法可行性分析 | 第32页 |
·杂交瘤细胞株建立 | 第32-34页 |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 第34页 |
·杂交瘤细胞染色体鉴定 | 第34-35页 |
·抗体纯化及分子量测定 | 第35-37页 |
·单抗鉴定 | 第37-39页 |
3 结果 | 第39-50页 |
·完全抗原 | 第39-42页 |
·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效价 | 第42页 |
·筛选方法的可行性 | 第42-43页 |
·细胞融合、筛选和克隆 | 第43-44页 |
·杂交瘤细胞染色体众数 | 第44页 |
·抗体分子量 | 第44-46页 |
·腹水抗体的纯度 | 第46-47页 |
·单抗效价 | 第47页 |
·单抗亚类 | 第47-48页 |
·腹水中蛋白质及有效抗体浓度 | 第48-49页 |
·单抗亲和力 | 第49页 |
·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 第49-50页 |
4 讨论 | 第50-54页 |
·关于小分子物质与载体蛋白的偶联 | 第50-51页 |
·关于细胞融合 | 第51页 |
·克隆和筛选 | 第51页 |
·单抗的类型与免疫剂量 | 第51-52页 |
·单抗纯化 | 第52页 |
·腹水中抗体蛋白含量 | 第52-53页 |
·单抗亲和力 | 第53页 |
·交叉反应 | 第53-54页 |
5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二章 环丙沙星间接竞争 ELISA 方法建立 | 第55-67页 |
1 材料 | 第55页 |
·仪器耗材 | 第55页 |
·单克隆抗体 | 第55页 |
2 方法 | 第55-58页 |
·间接竞争ELISA 方法基本程序 | 第55-56页 |
·抗原包被时间的选择 | 第56页 |
·封闭时间的选择 | 第56页 |
·方阵法选择包被抗原包被浓度和单抗工作浓度 | 第56页 |
·竞争环境下单抗精确工作浓度的选择 | 第56-57页 |
·竞争模式的选择 | 第57页 |
·竞争反应时间的选择 | 第57页 |
·酶标二抗作用时间的选择 | 第57页 |
·底物作用时间的选择 | 第57页 |
·标准曲线的制作及标准回收率 | 第57-58页 |
·最低检测限 | 第58页 |
3 结果 | 第58-64页 |
·抗原包被时间 | 第58页 |
·封闭时间 | 第58-59页 |
·包被抗原包被浓度和单抗工作浓度 | 第59页 |
·竞争环境下单抗的精确工作浓度 | 第59-60页 |
·竞争模式 | 第60页 |
·竞争反应时间 | 第60-61页 |
·二抗作用时间 | 第61-62页 |
·底物作用时间 | 第62页 |
·优化的间接竞争 ELISA 方法程序 | 第62页 |
·标准曲线 | 第62-63页 |
·最低检测限 | 第63-64页 |
4 讨论 | 第64-66页 |
·关于小分子半抗原的 ELISA 检测方法 | 第64页 |
·标准曲线的拟合 | 第64-65页 |
·最低检测限 | 第65-66页 |
5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三章 实际样品检测中 ELISA 法与 HPLC 法结果的比较 | 第67-78页 |
1 材料 | 第67-68页 |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67页 |
·仪器设备 | 第67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67-68页 |
2 方法 | 第68-70页 |
·CPFX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68-69页 |
·HPLC 法检测样品中 CPFX 的残留 | 第69-70页 |
·ELISA 法检测样品中CPFX 的残留 | 第70页 |
·ELISA 和HPLC 检测结果比较分析 | 第70页 |
3 结果 | 第70-75页 |
·色谱条件的确定 | 第71页 |
·标准曲线及标准回收率 | 第71-72页 |
·HPLC 最低检测限 | 第72-73页 |
·HPLC 重复性实验 | 第73页 |
·ELISA 法及HPLC 法检测样品中的CPFX | 第73-75页 |
4 讨论 | 第75-76页 |
·样品处理方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第75-76页 |
·空白干扰的扣除 | 第76页 |
·样品回收率 | 第76页 |
5 小结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中文摘要 | 第84-87页 |
英文摘要 | 第87-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