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食品工业论文

甘薯淀粉生产废液中糖蛋白的提取及其生物活性和结构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1页
   ·甘薯的种属、形态及起源第14页
   ·甘薯的生产和利用情况第14-15页
   ·甘薯的基本组成成分第15-16页
   ·甘薯功能性成分的研究现状第16-19页
     ·色素类提取物功能和结构第16-17页
     ·酮类提取物功能和结构第17页
     ·糖酯类提取物功能和结构第17页
     ·脂肪醛类提取物功能和结构第17-18页
     ·有机酸类提取物功能和结构第18页
     ·糖和蛋白结合物类提取物功能和结构第18页
     ·Simon No.1 中的混合型提取物功能和结构第18-19页
   ·糖蛋白的研究第19-24页
     ·糖蛋白的提取、分离、纯化第19页
     ·糖蛋白及糖链结构的定性第19-20页
     ·糖蛋白纯度的鉴定第20页
     ·糖蛋白结构的分析第20-22页
       ·蛋白质的结构第20页
       ·糖蛋白中糖和蛋白结合的糖肽键的测定第20-22页
       ·糖链的进一步结构分析第22页
     ·糖蛋白的生理功能第22-24页
       ·抗肿瘤第22-23页
       ·抗氧化第23页
       ·降血脂第23页
       ·调节免疫力第23-24页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及意义第24-25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5页
 参考文献第25-31页
第二章 甘薯淀粉生产废水中提取甘薯糖蛋白的生产工艺第31-44页
   ·前言第31页
   ·材料与设备第31-32页
   ·测定方法和工艺第32-34页
   ·结果与讨论第34-42页
     ·甘薯淀粉废水预处理第34页
     ·超滤膜器件的选择及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第34-42页
       ·超滤膜器件的选择第34页
       ·中空纤维超滤膜最佳工艺条件的选择第34-38页
    (1) 超滤通量和操作压力的关系第35-36页
    (2) 超滤通量和操作温度间的关系第36页
    (3) 超滤通量和操作时间的关系第36-37页
    (4) 中空纤维膜的清洗第37页
    (5) 浓缩倍数和糖蛋白的截留率第37-38页
    (6) 粗糖蛋白提取率第38页
       ·无机陶瓷超滤膜最佳工艺条件的选择第38-42页
    (1) 超滤通量和切线流速的关系第38-39页
    (2) 超滤通量和操作压力的关系第39-40页
    (3) 超滤通量和操作温度间的关系第40页
    (4) 超滤通量和操作时间的关系第40-41页
    (5) 超滤完成后陶瓷膜的清洗第41页
    (6) 浓缩倍数和糖蛋白的截留率第41-42页
   ·本章小节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4页
第三章 甘薯淀粉生产废液中提取糖蛋白的超滤数学模型第44-55页
   ·前言第44页
   ·材料与设备第44页
   ·方法和工艺第44-45页
   ·结果与讨论第45-53页
     ·超滤模型的建立第45-47页
     ·模型假设第47页
     ·模型数据范围的选择第47-48页
       ·切线流速(u)第47页
       ·操作压力(△P)第47页
       ·操作温度(T)第47-48页
     ·模型求解第48-51页
       ·Rm 的求解第48页
       ·Rrf 的求解第48-50页
       ·Rif 的求解第50页
       ·Φ1 和Φ2 的推导及参数计算第50-51页
     ·模型的检验第51-53页
     ·模型分析第53页
   ·本章小节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5页
第四章 甘薯粗糖蛋白的生物活性功能第55-69页
   ·甘薯糖蛋白急性毒性试验第55-57页
     ·前言第55页
     ·材料和方法第55-56页
     ·结果与讨论第56-57页
   ·甘薯糖蛋白增强免疫力试验第57-60页
     ·前言第57-58页
     ·实验原理第58页
     ·材料和方法第58-59页
     ·结果与讨论第59-60页
   ·甘薯粗糖蛋白抗肿瘤实验第60-64页
     ·前言第60-61页
     ·材料和方法第61-62页
     ·结果与讨论第62-64页
       ·抗肿瘤模型的建立第62页
       ·甘薯糖蛋白对小鼠5180 肿瘤的抑制作用第62-64页
   ·甘薯粗糖蛋白增强免疫和抗肿瘤体外实验及抗肿瘤机制的初步探讨第64-67页
     ·前言第64页
     ·材料和方法第64-66页
     ·结果与讨论第66-67页
       ·甘薯糖蛋白对激活脾淋巴细胞的转化作用第66页
       ·甘薯粗糖蛋白对小鼠5180 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第66-67页
   ·本章小节第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第五章 甘薯粗糖蛋白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组分的筛选第69-94页
   ·前言第69页
   ·材料和方法第69-72页
   ·结果与讨论第72-91页
     ·甘薯粗糖蛋白硫酸铵分级沉淀第72-76页
       ·硫酸铵分级沉淀各组分组成及含量分析第72页
       ·甘薯粗糖蛋白硫酸铵分级沉淀组分对脾淋巴细胞的促进增殖作用试验第72-75页
       ·甘薯粗糖蛋白硫酸铵分级沉淀组分体外抑制小鼠5180肿瘤细胞实验第75-76页
     ·40%硫酸铵分级沉淀组分离子交换梯度洗脱分离、纯化第76-79页
       ·40%硫酸铵分级沉淀组分离子交换梯度洗脱分离第76-77页
       ·离子交换梯度洗脱各组分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试验第77-78页
       ·离子交换梯度洗脱各组分抑制小鼠S_(180)肿瘤细胞实验第78-79页
     ·SP-3 组分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第79-83页
       ·SP-3 组分凝胶柱层析分离第79-80页
       ·经凝胶柱层析分离的SP-3 各组分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试验第80-81页
       ·经凝胶柱层析分离的SP-3 各组分抑制小鼠S_(180)肿瘤细胞实验第81-82页
       ·SP-32 组分纯度鉴定第82-83页
     ·SP-32 组分离子交换柱层析阶段洗脱分离、纯化第83-86页
       ·SP-32 组分离子交换柱层析阶段洗脱分离第83页
       ·经离子交换阶段柱层析分离后SP-32 各组分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试验第83-85页
       ·经离子交换阶段柱层析分离后SP-32 各组分抑制小鼠S_(180)肿瘤细胞实验第85-86页
       ·SP-324 组分纯度鉴定第86页
     ·SP-324 组分亲和层析分离、纯化第86-91页
       ·SP-324 组分亲和层析分离第86-87页
       ·经ConA Sepharose 柱层析分离后SP-324 各组分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第87-88页
       ·经ConA Sepharose 柱层析分离后SP-324 各组分抑制小鼠S_(180) 肿瘤细胞实验第88-89页
       ·SP-3241 组分纯度鉴定第89-91页
     ·甘薯粗糖蛋白分离纯化得率及活性提高第91页
   ·本节小结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4页
第六章 甘薯糖蛋白 SP-3241 组分结构分析第94-112页
   ·前言第94-95页
   ·材料和方法第95-97页
   ·结果与讨论第97-109页
     ·SP-3241 组成分析第97-100页
       ·SP-3241 蛋白质组成分析第97-99页
    (1) 氨基酸分析法第97-98页
    (2) Lowry 法第98-99页
       ·糖组成分析第99-100页
    (1) 苯酚-硫酸法测定糖含量第99-100页
    (2) SP-3241 组分单糖组成第100页
     ·SP-3241 组分相对分子质量第100-102页
       ·凝胶过滤色谱测定 SP-3241 组分相对分子质量第100-101页
       ·HPLC 测定SP-3241 组分相对分子质量第101-102页
     ·SP-3241 组分糖肽键的分析第102-105页
       ·O-糖肽键的分析第103-104页
       ·N-糖肽键的测定第104-105页
     ·SP-3241 组分经β-消去反应后糖链的组成第105-107页
       ·糖链相对分子质量第105-106页
       ·各糖链的单糖组成第106-107页
     ·SP-3241 组分构效关系的初步研究第107-109页
   ·本章小节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2页
主要结论第112-114页
论文创新点第114-115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力发电机组性能在线监测的动态校正与数据验证的研究
下一篇: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