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劝善思想和慈善事业--以袁黄为中心的考察
| 绪论 | 第1-13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9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三、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四、本文结构与创新 | 第11-13页 |
| 一、善书出现的社会思想背景 | 第13-21页 |
| (一) 突出的社会问题与“功过格”的重新流行 | 第13-18页 |
| 1、功过格的源流与发展 | 第14-15页 |
| 2、功过格的具体作法 | 第15-16页 |
| 3、功过格的流通意义 | 第16-18页 |
| (二) 王阳明心学对正统理学的挑战 | 第18-21页 |
| 1、心学的缘起 | 第18页 |
| 2、心学的主要特点 | 第18-21页 |
| 二、袁黄的劝善思想与实践 | 第21-38页 |
| (一) 袁黄其人 | 第21页 |
| (二) 袁黄劝善思想的形成 | 第21-30页 |
| 1、袁氏的家学渊源 | 第21-25页 |
| 2、佛教的影响 | 第25-30页 |
| (三) 从《了凡四训》看袁黄的劝善思想 | 第30-34页 |
| 1、《了凡四训》的主要内容 | 第31-32页 |
| 2、《了凡四训》的主要特点 | 第32-34页 |
| (四) 袁黄的劝善努力 | 第34-38页 |
| 三、劝善思想与江南地区的慈善事业 | 第38-46页 |
| (一) 劝善思想与明末同善会 | 第38-42页 |
| (二) 劝善思想与清代的慈善事业 | 第42-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 附录 袁黄的生平及主要事件 | 第51-55页 |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