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弟子思想分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5页 |
导言 | 第15-21页 |
一、孔门弟子思想分化的主要原因 | 第15-17页 |
二、孔门弟子思想分化的基本方式 | 第17-18页 |
三、孔门弟子思想分化的具体表现 | 第18-21页 |
第一章 守道之儒 | 第21-44页 |
第一节 颜回 | 第22-32页 |
一、从“志道好学”说起 | 第22-25页 |
二、颜子的思想内蕴 | 第25-29页 |
三、颜子在孔门中的地位 | 第29-32页 |
第二节 曾参 | 第32-44页 |
一、明道之功 | 第32-36页 |
二、对“孝”的理论拓展 | 第36-39页 |
三、在孔门中的地位及其思想传承 | 第39-44页 |
第二章 干济之儒 | 第44-71页 |
第一节 子路 | 第44-52页 |
一、勇于行义的理想主义 | 第45-49页 |
二、重义轻礼的自然主义 | 第49-52页 |
第二节 子贡 | 第52-62页 |
一、子贡的社会活动 | 第52-54页 |
二、对孔子之名的布扬 | 第54-57页 |
三、子贡之学问 | 第57-61页 |
四、子贡在孔门中的地位 | 第61-62页 |
第三节 子张 | 第62-71页 |
一、子张的人格特点 | 第62-65页 |
二、子张的思想倾向 | 第65-68页 |
三、关于“子张氏之儒” | 第68-71页 |
第三章 礼乐之儒 | 第71-92页 |
第一节 子游 | 第71-80页 |
一、对“礼”的熟习与运用 | 第72-76页 |
二、对“礼”的本质和功能的理解 | 第76-80页 |
第二节 子夏 | 第80-92页 |
一、为学的指向与方法 | 第80-83页 |
二、子夏的修养论 | 第83-85页 |
三、传经之功 | 第85-89页 |
四、门人弟子 | 第89-92页 |
第四章 歧出之儒 | 第92-101页 |
第一节 内凹之儒 | 第92-95页 |
第二节 外放之儒 | 第95-98页 |
第三节 器化之儒 | 第98-101页 |
余论 | 第101-108页 |
一、孔门分化的基本过程 | 第101-104页 |
二、孔门弟子思想分化对先秦其他思想派别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三、孔门弟子思想分化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0页 |
后记 | 第110-11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1-11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