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我国以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由来 | 第10-14页 |
一、我国存在的知识产权滥用现象 | 第10-12页 |
二、以反垄断法规范知识产权滥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 | 第14-20页 |
一、知识产权滥用的概念 | 第14页 |
二、我国现行法律制度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规定 | 第14-16页 |
三、我国限制知识产权滥用法律规定和需求的不吻合 | 第16-18页 |
1. 我国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定和法律需求 | 第16-17页 |
2. 法律规定和法律需求不吻合的原因 | 第17-18页 |
3. 我国规制知识产权滥用法律缺失的影响 | 第18页 |
四、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体系 | 第18-20页 |
1.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 第18-19页 |
2. 民法原则、国际条约 | 第19页 |
3. 反垄断法律制度 | 第19页 |
4. 其它经济法制度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知识产权保护与反垄断法的关系 | 第20-29页 |
一、反垄断制度与知识产权制度的促进作用 | 第20-22页 |
1. 反垄断制度从宏观方面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 第20-21页 |
2. 知识产权制度从微观方面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 第21-22页 |
二、反垄断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 第22-24页 |
三、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立法反映的价值倾向 | 第24-25页 |
四、对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法价值衡量的分析 | 第25页 |
五、这两种制度的利弊和对我国的影响 | 第25-29页 |
1. 对两种制度的利弊分析 | 第25-26页 |
2. 对我国的影响 | 第26-29页 |
第四章 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冲突及克服 | 第29-39页 |
一、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冲突 | 第29-32页 |
1. 冲突的原因 | 第29-30页 |
2. 冲突的表现 | 第30-32页 |
二、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法冲突的克服 | 第32-39页 |
(一) 克服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法冲突的境外立法借鉴 | 第32-35页 |
1. 美国反拖拉斯法对滥用知识产权的规制 | 第32-33页 |
2. 欧盟竞争法对滥用知识产权的规制 | 第33-34页 |
3. 日本禁止垄断法对滥用知识产权的规制 | 第34-35页 |
4. 我国台湾地区的对滥用知识产权的反垄断法规制 | 第35页 |
5. 国际公约对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规制 | 第35页 |
(二) 克服反垄断法和知识产权法冲突的境外法价值分析 | 第35-36页 |
(三) 对克服反垄断法与知识产权保护冲突的认识 | 第36-39页 |
1. 我国必须从知识产权战略角度合理地保护知识产权 | 第36-37页 |
2. 当前建立反垄断制度的重要性更甚于知识产权保护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对我国以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立法构想 | 第39-49页 |
一、我国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立法原则 | 第39-40页 |
1. 注重国家战略利益,配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 第39页 |
2. 与我国现阶段国情相结合,防止过度保护知识产权 | 第39-40页 |
3. 强调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增强限制国际知识产权滥用力度 | 第40页 |
二、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立法例 | 第40-42页 |
1. 对境外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立法例分析 | 第41页 |
2. 我国规制知识产权滥用应采用的反垄断法立法例 | 第41-42页 |
三、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规制措施 | 第42-43页 |
1. 事前预防 | 第42页 |
2. 事后制裁 | 第42-43页 |
四、我国行使反垄断法职能机构设置的建议 | 第43-49页 |
(一) 我国设立反垄断法执行机构几种设想的分析 | 第43-44页 |
(二) 境外反垄断机构的设置及分析 | 第44-45页 |
1. 境外反垄断机构设置类型 | 第44-45页 |
2. 境外反垄断机构设置的分析 | 第45页 |
(三) 我国反垄断机构的理想设置与可行设置 | 第45-47页 |
1. 我国反垄断法执行机构形态的理想设置 | 第46页 |
2. 我国反垄断法执行机构形态的可行设置 | 第46-47页 |
(四) 我国反垄断机构行政权的司法衔接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