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5页 |
临床研究 | 第15-21页 |
1 一般资料 | 第15页 |
2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纳入标准 | 第15页 |
·排除标准 | 第15页 |
3 检查仪器 | 第15页 |
4 检查方法 | 第15-16页 |
5 统计方法 | 第16页 |
6 结果分析 | 第16-20页 |
·乳管内占位性和非占位性病变的年龄分布比较 | 第16-17页 |
·乳管内占位性和非占位性病变的病程分布比较 | 第17页 |
·乳管内占位性和非占位性病变的乳头溢液量比较 | 第17页 |
·乳管内占位性和非占位性病变的乳头溢液性质比较 | 第17-18页 |
·乳管内占位性和非占位性病变的溢液乳孔比较 | 第18-19页 |
·乳管内占位性和非占位性病变的患乳部位比较 | 第19页 |
·乳头溢液患者的高发年龄段分析 | 第19-20页 |
7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 第20-21页 |
讨论 | 第21-25页 |
1 导致乳头溢液的各种乳腺疾病的构成比分析 | 第21-22页 |
2 乳管内占位性和非占位性病变的乳头溢液比较 | 第22-23页 |
·乳管内占位性和非占位性病变的年龄、病程比较 | 第22页 |
·乳管内占位性和非占位性病变的乳头溢液量、溢液性质比较 | 第22页 |
·乳管内占位性和非占位性病变的溢液乳孔、患乳部位比较 | 第22-23页 |
3 各种乳腺导管病变与乳头溢液性质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23-24页 |
4 乳头溢液患者的高发年龄段分析 | 第24页 |
5 乳管内视镜检查的安全性 | 第24-25页 |
结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7页 |
综述 | 第27-36页 |
附录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