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第一章 鱼类精液超低温保存的研究概况 | 第11-24页 |
·超低温保存的原理及鱼类精液超低温保存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鱼类精液超低温保存的研究进展 | 第12-21页 |
·抗冻液 | 第13-17页 |
·稀释液 | 第13-14页 |
·抗冻剂 | 第14-17页 |
·鱼类精液超低温保存冷冻模式及冷冻速率和解冻温度 | 第17-20页 |
·分步降温法 | 第19-20页 |
·颗粒冷冻法 | 第20页 |
·程序降温法 | 第20页 |
·精液低温损伤的机理 | 第20-21页 |
·鱼类精液超低温保存损伤研究 | 第21-24页 |
·超低温保存对精子生理活性特征的影响 | 第21-22页 |
·超低温保存对精子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22页 |
·超低温保存对精子代谢机能的影响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真鲷精液超低温保存技术的建立 | 第24-39页 |
·前言 | 第24-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30页 |
·配子的采集 | 第25-26页 |
·超低温保存方法 | 第26页 |
·稀释液的筛选 | 第26-27页 |
·抗冻剂的筛选 | 第27-28页 |
·降温速率的筛选 | 第28页 |
·解冻温度的筛选 | 第28页 |
·冻精质量的检测 | 第28-30页 |
·冻精活力检测 | 第28-29页 |
·受精试验的标准化 | 第29页 |
·冻精人工授精实验 | 第29-30页 |
·统计分析 | 第30页 |
·实验结果 | 第30-36页 |
·稀释液对冻精运动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降温速率对冻精运动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解冻温度对冻精运动率的影响 | 第32页 |
·抗冻剂对冻精运动率的影响 | 第32-34页 |
·精卵比的标准化 | 第34页 |
·冻精的受精率和孵化率 | 第34-36页 |
·冻精运动率和受精率的相关性 | 第36页 |
·讨论 | 第36-39页 |
·稀释液对冻精保存效果的影响 | 第36页 |
·降温速率及解冻温度对冻精保存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抗冻剂对保存效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冻精运动率和受精率的相关性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真鲷精液超低温保存损伤研究 | 第39-56页 |
·前言 | 第39-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精液的冷冻解冻 | 第41页 |
·生理活性的测定 | 第41-42页 |
·冻精形态结构的测定 | 第42页 |
·人工授精实验 | 第42-43页 |
·统计分析 | 第43页 |
·结果 | 第43-53页 |
·冻精生理活性的变化 | 第43-47页 |
·精子冷冻前后激活的运动状态 | 第43-45页 |
·不同浓度的DMSO冷冻的精子活性状态 | 第45页 |
·精子冷冻前后活力持续状态差异 | 第45-47页 |
·冻精形态结构的损伤 | 第47-53页 |
·超微结构的损伤 | 第47-51页 |
·荧光双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 | 第51-53页 |
·讨论 | 第53-56页 |
·生理活性变化 | 第53-54页 |
·形态结构损伤 | 第54-56页 |
第四章 超低温保存时间对精子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 | 第56-61页 |
·前言 | 第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配子的采集 | 第56页 |
·精液超低温保存 | 第56页 |
·人工授精实验 | 第56页 |
·统计分析 | 第56-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1页 |
·超低温保存时间对精子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DMSO的浓度和保存时间对精子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DMSO的浓度对保存360天的精子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 | 第59-6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