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论文的来源、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2.1 海洋修井作业装置概述 | 第12-26页 |
2.1.1 固定平台修井装置 | 第12-15页 |
2.1.2 搬迁式修井机 | 第15-17页 |
2.1.3 液压修井机 | 第17-19页 |
2.1.4 驳船式修井装置 | 第19-20页 |
2.1.5 自升式钻修井平台 | 第20-21页 |
2.1.6 LIFTBOAT | 第21-23页 |
2.1.7 MULTI PURPOSE SERVICE VESSEL(MPSV) | 第23-26页 |
2.2 海洋修井机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3 海洋修井机井架荷载模型 | 第28-37页 |
3.1 海洋修井机井架的结构类型与基本参数 | 第28-30页 |
3.1.1 海洋修井机井架的结构类型 | 第28-29页 |
3.1.2 海洋修井机井架的基本参数 | 第29-30页 |
3.2 海洋修井机井架的荷载模型 | 第30-35页 |
3.2.1 海洋修井机井架的荷载 | 第30-35页 |
3.3 荷载的组合 | 第35-37页 |
4 海洋修井机井架力学模型 | 第37-71页 |
4.1 刚架结构有限元力学分析原理简述 | 第37-41页 |
4.2 海洋修井机井架的力学模型 | 第41-51页 |
4.2.1 约束条件的确定 | 第42页 |
4.2.2 井架的荷载 | 第42-51页 |
4.3 HXJ90型海洋修井机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1-55页 |
4.3.1 严重钻井工况(背面吹风) | 第51-52页 |
4.3.2 严重钻井工况(左面吹风) | 第52页 |
4.3.3 正常钻井工况(背面吹风) | 第52-53页 |
4.3.4 正常钻井工况(左面吹风) | 第53-54页 |
4.3.5 飓风工况(背面吹风) | 第54页 |
4.3.6 飓风工况(左面吹风) | 第54-55页 |
4.3.7 非工作工况(背面吹风) | 第55页 |
4.3.7 非工作工况(左面吹风) | 第55页 |
4.4 HXJ120型海洋修井机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5-62页 |
4.4.1 严重钻井工况(背面吹风) | 第57-58页 |
4.4.2 严重钻井工况(左面吹风) | 第58-59页 |
4.4.3 正常钻井工况(背面吹风) | 第59页 |
4.4.4 正常钻井工况(左面吹风) | 第59-60页 |
4.4.5 飓风工况(背面吹风) | 第60页 |
4.4.6 飓风工况(左面吹风) | 第60-61页 |
4.4.7 非工作工况(背面吹风) | 第61-62页 |
4.4.8 非工作工况(左面吹风) | 第62页 |
4.5 HXJ180型海洋修井机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2-68页 |
4.5.1 严重钻井工况(背面吹风) | 第64-65页 |
4.5.2 严重钻井工况(左面吹风) | 第65页 |
4.5.3 正常钻井工况(背面吹风) | 第65-66页 |
4.5.4 正常钻井工况(左面吹风) | 第66-67页 |
4.5.5 飓风工况(背面吹风) | 第67页 |
4.5.6 飓风工况(左面吹风) | 第67-68页 |
4.5.7 非工作工况(背面吹风) | 第68页 |
4.5.8 非工作工况(左面吹风) | 第68页 |
4.6 结果验证 | 第68-69页 |
4.7 小结 | 第69-71页 |
5 海洋修井机的侧钻能力研究 | 第71-85页 |
5.1 工艺要求 | 第71页 |
5.2 侧钻钻柱拉力计算模型 | 第71-75页 |
5.2.1 假定 | 第71-72页 |
5.2.2 各段钻具受力分析 | 第72-75页 |
5.3 海洋修井机的侧钻能力计算结果 | 第75-83页 |
5.4 结果验证 | 第83-84页 |
5.5 小结 | 第84-85页 |
6 海洋修井机的配置方案研究 | 第85-92页 |
6.1 侧钻工艺 | 第85页 |
6.2 侧钻拉力计算结果 | 第85-86页 |
6.3 满足侧钻井条件下的修井机的配置 | 第86-92页 |
6.3.1 动力系统配置 | 第86-88页 |
6.3.2 泥浆循环及固控净化系统配置 | 第88-90页 |
6.3.3 HXJ180海洋修井机配置情况 | 第90-92页 |
7 结论 | 第92-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专利及获奖情况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