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 第1-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2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与本文相关的基础理论 | 第15-20页 |
·土地供给理论 | 第15-16页 |
·成本——收益理论 | 第16页 |
·土地区位理论 | 第16-17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系统理论 | 第18-19页 |
·时间价值理论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估的现状分析和方法体系 | 第20-25页 |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特征 | 第20-21页 |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估应遵循的原则 | 第21-22页 |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估的现状分析 | 第22-23页 |
·方法体系 | 第23-25页 |
·可拓决策方法的选择 | 第23-24页 |
·改进的层次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可拓决策法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估中的运用 | 第25-41页 |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估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 | 第25-30页 |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估指标的选取 | 第25-26页 |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估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 | 第26-30页 |
·项目评估的“门槛”指标 | 第26页 |
·项目的评估指标 | 第26-30页 |
·可拓决策法的基本原理 | 第30-31页 |
·物元理论 | 第30-31页 |
·可拓集合理论 | 第31页 |
·实例应用及其结果分析 | 第31-40页 |
·所选取的实例 | 第31-32页 |
·采用可拓决策法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评估 | 第32-36页 |
·评估结果 | 第36页 |
·评估结果分析 | 第36-40页 |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社会需求程度分析 | 第36-37页 |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基本条件满足程度分析 | 第37页 |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 | 第37-38页 |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方案设计可行性分析 | 第38页 |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模合理性分析 | 第38页 |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实现程度分析 | 第38-39页 |
·管理制度可行性分析 | 第39页 |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可靠性和规范性分析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评估的现行模式 | 第41-47页 |
·静态投资评估模式 | 第41-42页 |
·采用动态投资评估模式进行实证分析 | 第42-47页 |
·研究项目概况 | 第42-43页 |
·编制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 | 第43-44页 |
·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 第44页 |
·敏感性分析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评估的改进模式 | 第47-66页 |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评估的内容 | 第47页 |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评估的指标 | 第47-52页 |
·社会效益评估指标(O_1) | 第47-50页 |
·生态效益评估指标(O_2) | 第50页 |
·经济效益评估指标(O_3) | 第50-52页 |
·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效益评估 | 第52-56页 |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 第52-54页 |
·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分析 | 第54-55页 |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 第55-56页 |
·实例分析 | 第56-66页 |
·研究对象 | 第56页 |
·建立分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的结构模型 | 第56-57页 |
·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 | 第57-62页 |
·层次单排序 | 第62-63页 |
·层次总排序 | 第63页 |
·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