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研究内容 | 第8-9页 |
·玫瑰的扦插扩繁研究 | 第8-9页 |
·玫瑰花的香气成分分析 | 第9页 |
·玫瑰精油的提取工艺的优化 | 第9页 |
·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9-1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保加利亚玫瑰的概述 | 第10-12页 |
·玫瑰的概念 | 第10页 |
·玫瑰的综合利用 | 第10-11页 |
·保加利亚玫瑰的种植情况 | 第11-12页 |
·玫瑰花香气的采集和鉴定方法 | 第12-13页 |
·玫瑰花朵的香气特征 | 第13页 |
·玫瑰花香气的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16-17页 |
3. 保加利亚玫瑰的扦插研究 | 第17-22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试验方法 | 第17-18页 |
·ABT配制方法 | 第17页 |
·玫瑰生长基质的制备 | 第17页 |
·插条的选择 | 第17-18页 |
·枝条处理 | 第18页 |
·扦插 | 第1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8-20页 |
·在同一种基质下ABT2号生根粉对保加利亚玫瑰成活率的影响 | 第18-19页 |
·不同的基质对玫瑰扦插生根率的影响 | 第19页 |
·ABT2号生根粉对four seasons扦插成生根率的影响 | 第19页 |
·ABT2号生根粉对celsiana扦插生根率的影响 | 第19-20页 |
·ABT2号生根粉对rose de reseht扦插生根率的影响 | 第20页 |
·讨论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4. 保加利亚玫瑰花香气成分分析研究 | 第22-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材料 | 第22页 |
·方法 | 第22-25页 |
·活体玫瑰香气成分采集 | 第22-24页 |
·玫瑰香气的分析鉴定 | 第24-25页 |
·空白实验 | 第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47页 |
·空白样品分析 | 第25-26页 |
·不同开放状态下玫瑰花香气成分变化分析 | 第26-31页 |
·不同开放状态下醇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分析 | 第27页 |
·不同开放状态下萜烯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分析 | 第27-28页 |
·不同开放状态下醛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分析 | 第28页 |
·不同开放状态下酯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分析 | 第28-29页 |
·不同开放状态下烷烃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分析 | 第29-30页 |
·其他化合物含量的变化分析 | 第30-31页 |
·相同条件下不同品种玫瑰花香气成分分析 | 第31-39页 |
·保加利亚玫瑰香气日动态变化研究 | 第39-46页 |
·醇类化合物的日动态变化 | 第39-40页 |
·萜烯类化合物的日动态变化 | 第40-41页 |
·醛类化合物的日动态变化 | 第41-42页 |
·其它化合物的日动态变化 | 第42-46页 |
·不同保藏条件下保加利亚玫瑰香气变化研究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5.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保加利亚玫瑰挥发油提取工艺 | 第49-57页 |
·实验材料方法 | 第49-50页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49页 |
·挥发油提取器 | 第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玫瑰挥发性物质的提取 | 第49页 |
·挥发油提取的单因素试验 | 第49页 |
·响应面法优化玫瑰挥发性物质的提取工艺 | 第49-50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0-56页 |
·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50-51页 |
·花瓣的破碎程度对玫瑰挥发性物质成分含量的影响 | 第50页 |
·液固比对玫瑰挥发性物质成分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提取时间对玫瑰挥发性物质成分含量的影响 | 第51页 |
·响应面法优化玫瑰挥发性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条件 | 第51-56页 |
·响应面分析因素水平的选取 | 第51-52页 |
·响应面分析方案及结果 | 第52-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6.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个人简介 | 第62-64页 |
导师简介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