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以云南省为案例
| 第一章 选题及研究领域的现状 | 第1-18页 |
| ·关于重要性和必要性问题 | 第12-13页 |
| ·关于目标模式问题 | 第13-14页 |
| ·关于体系建设问题 | 第14-15页 |
| ·关于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 第15-16页 |
| ·关于单项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 第16-17页 |
| ·关于实施的时间表问题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概述 | 第18-26页 |
| ·社会救济 | 第18-22页 |
| ·农村五保户供养 | 第18-19页 |
| ·农村困难救助 | 第19-20页 |
| ·精减退职老职工救济 | 第20-21页 |
| ·自然灾害救济和恢复重建工作 | 第21-22页 |
| ·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 | 第22-23页 |
|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 第23-24页 |
| ·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26页 |
| ·法制不健全 | 第24页 |
| ·覆盖范围窄 | 第24页 |
| ·社会化程度低 | 第24-25页 |
| ·资金投入少 | 第25页 |
| ·发展不平衡 | 第25-26页 |
| ·管理不规范 | 第26页 |
| 第三章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证分析 | 第26-34页 |
| ·政策及经济发展背景 | 第27-28页 |
| ·群众意愿分析 | 第28-31页 |
| ·养老保险制度 | 第29-30页 |
|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30页 |
| ·医疗保障制度 | 第30页 |
| ·救济制度 | 第30-31页 |
| ·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 | 第31-32页 |
| ·民族传统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 | 第34-50页 |
| ·构建原则 | 第35-37页 |
|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 第35页 |
| ·政府组织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 第35页 |
|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 第35-36页 |
| ·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 | 第36页 |
| ·社会保障与民族传统保障方式相结合的原则 | 第36页 |
| ·低水平与广覆盖的原则 | 第36-37页 |
| ·现阶段的实施重点 | 第37-50页 |
| ·医疗保障制度 | 第37-39页 |
| ·困难救助 | 第39-41页 |
|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41-43页 |
| ·自然灾害救济 | 第43-44页 |
| ·养老保险制度 | 第44-50页 |
| 第五章 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 第50-57页 |
| ·保障内容 | 第51-53页 |
| ·制度建设 | 第53-57页 |
| ·医疗保险 | 第55-56页 |
| ·工伤和失业保险 | 第56页 |
| ·养老保险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时间表 | 第57-64页 |
| ·时间表的理论思考 | 第57-58页 |
| ·时间表的制定 | 第58-64页 |
| ·医疗保障制度的时间表 | 第58-59页 |
|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时间表 | 第59页 |
| ·养老保险制度的时间表 | 第59-60页 |
| ·进城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时间表 | 第60页 |
| ·条件分析 | 第60-64页 |
| 第七章 以云南为案例对全国其他民族地区的借鉴意义 | 第64-70页 |
| ·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分析 | 第65-67页 |
| ·民族地区经济状况分析 | 第67-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9页 |
| 附件 | 第79-8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8-89页 |
| 作者声明 | 第89-90页 |
| 后记 | 第90-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