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是我国建立水权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17页 |
(一) 马克思产权理论基本内容 | 第11-14页 |
(二) 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经济学的主要区别 | 第14-16页 |
(三) 现代产权制度的基本内涵 | 第16-17页 |
二、 我国水资源及管理现状和水权管理制度的实践尝试 | 第17-26页 |
(一) 我国水资源及管理现状 | 第17-21页 |
(二) 水资源、水权、水权制度、水市场的内涵界定 | 第21-22页 |
(三) 我国水权制度的法律规定和水权制度的实践尝试 | 第22-26页 |
1 、 我国水权制度的现行法律规定 | 第22-24页 |
2 、 我国水权管理制度的实践尝试 | 第24-26页 |
三、 建立我国水权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 第26-32页 |
(一) 有利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第26-28页 |
(二) 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建立节水型社会 | 第28-29页 |
(三) 有利于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 第29-31页 |
(四) 有利于实施新时期治水方针和治水思路,提高依法治水的水平 | 第31-32页 |
四、 建立我国水权管理制度基本框架的设想 | 第32-40页 |
(一) 建立水权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33-34页 |
(二) 水权管理制度的框架内容 | 第34-37页 |
(三) 水权管理制度的经济内涵 | 第37-40页 |
五、 加快建立水权管理制度的主要途径 | 第40-48页 |
(一) 建立水权制度的权威体制 | 第41-42页 |
(二) 完善水权的分配机制 | 第42-43页 |
(三) 实行依法和有偿取得水权制度 | 第43-44页 |
(四) 创新水权的转让形式 | 第44-45页 |
(五) 积极培育水市场 | 第45-46页 |
(六)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管理机构职能 | 第46-48页 |
结束语 | 第48-5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