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的选题来源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一体化通信对抗的体制、方法 | 第15页 |
1.3.1 威胁评估 | 第15页 |
1.3.2 干扰资源分配 | 第15页 |
1.3.3 协调控制 | 第15页 |
1.4 本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通信电子战相关知识 | 第17-31页 |
2.1 通信电子战综述 | 第17-19页 |
2.1.1 电子战的定义 | 第17页 |
2.1.2 通信电子战的发展历史 | 第17-19页 |
2.1.3 通信干扰的分类 | 第19页 |
2.2 通信干扰原理 | 第19-23页 |
2.2.1 通信对抗系统构成 | 第20-21页 |
2.2.2 通信干扰的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2.2.3 通信干扰原理 | 第22-23页 |
2.3 通信干扰的应用 | 第23-25页 |
2.3.1 通信干扰的主要应用 | 第23-24页 |
2.3.2 通信电子战的战术应用 | 第24-25页 |
2.4 抗干扰通信技术 | 第25-26页 |
2.5 通信干扰设备与装备 | 第26-27页 |
2.6 通信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27-29页 |
2.7 对我军电子战研究的思考 | 第29-30页 |
2.8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面向任务的通信威胁评估方法 | 第31-43页 |
3.1 通信威胁评估概述 | 第31页 |
3.2 通信威胁评估方法 | 第31-37页 |
3.2.1 通信威胁评估的体制 | 第31-32页 |
3.2.2 分析判断全局通信态势 | 第32-33页 |
3.2.3 作战单元威胁排序和干扰目标的选择 | 第33-35页 |
3.2.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通信威胁评估 | 第35-37页 |
3.3 通信威胁评估的应用实例 | 第37-42页 |
3.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通信干扰的资源分配 | 第43-56页 |
4.1 通信干扰的资源分配方法 | 第43-49页 |
4.1.1 通信干扰的基本准则 | 第43-46页 |
4.1.2 通信干扰的计算 | 第46-48页 |
4.1.3 效益矩阵 | 第48-49页 |
4.1.4 基于连续循环布尔操作法的通信干扰资源分配方法 | 第49页 |
4.2 通信干扰资源分配的应用实例 | 第49-52页 |
4.3 通信干扰的时间与空间 | 第52-53页 |
4.3.1 通信干扰的时间选择 | 第53页 |
4.3.2 通信干扰的空间选择 | 第53页 |
4.4 协同通信对抗的动态调整 | 第53-55页 |
4.5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一体化通信对抗辅助决策的仿真实现 | 第56-61页 |
5.1 一体化通信对抗的仿真模型 | 第56-57页 |
5.2 一体化通信对抗的仿真功能模块 | 第57-59页 |
5.3 一体化通信对抗的框架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1-63页 |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61页 |
6.2 进一步的工作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表 | 第64-66页 |
附录: 作者在硕士学习阶段发表的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