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 ·运载火箭姿态控制简介 | 第11-12页 |
| ·模糊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运载火箭姿态控制的经典设计方法 | 第15-25页 |
| ·运载火箭姿态运动方程 | 第15-17页 |
| ·运载火箭姿态控制系统组成 | 第17-18页 |
| ·运载火箭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 第18-24页 |
| ·姿态控制系统原理 | 第18-20页 |
| ·姿态控制系统的稳定判据 | 第20-21页 |
| ·控制参数选择及系统综合 | 第21-23页 |
| ·仿真试验 | 第23页 |
| ·控制器的实现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模糊控制系统的原理、设计与性能分析 | 第25-34页 |
|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 第25-26页 |
|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25-26页 |
| ·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26页 |
| ·模糊控制系统的特点 | 第26页 |
| ·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26-30页 |
|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 | 第26-27页 |
| ·一般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27-30页 |
| ·一般模糊控制器的性能分析 | 第30-34页 |
| ·隶属函数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 ·量化和比例因子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 | 第31-32页 |
| ·输出变量清晰化方法对系统控制性能影响 | 第32-33页 |
| ·调整因子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研究 | 第34-46页 |
|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方法简介 | 第34-37页 |
| ·采用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的原因 | 第34页 |
|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结构和原理 | 第34-35页 |
| ·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35-37页 |
| ·自调整量化、比例因子模糊控制方法 | 第37-38页 |
| ·量化、比例因子调整方法分析 | 第37页 |
| ·一种自调整量化、比例因子模糊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 第37-38页 |
| ·自调整调整因子模糊控制方法 | 第38-41页 |
| ·带有多个调整因子的模糊控制方法分析 | 第38-40页 |
| ·全论域自调整规则因子模糊控制方法分析 | 第40-41页 |
| ·一种基于比例因子和规则因子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及设计 | 第41-46页 |
| ·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 第41页 |
| ·基于性能指标的比例因子自调整方法 | 第41-43页 |
| ·改进的全论域自调整规则因子方法 | 第43-44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4-46页 |
| 第五章 基于模糊控制方法的运载火箭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46-65页 |
| ·纯刚体模糊姿态控制系统设计 | 第46-50页 |
| ·模糊姿态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46-47页 |
|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47-48页 |
| ·数学仿真 | 第48-50页 |
| ·模糊控制器的改进设计 | 第50-52页 |
| ·一般模糊控制器的缺点分析 | 第50页 |
| ·模糊控制器的改进设计 | 第50-51页 |
| ·数学仿真 | 第51-52页 |
| ·刚体、晃动及弹性振动的姿态运动模糊控制设计 | 第52-57页 |
| ·模糊控制器对系统参数变化的适应性研究 | 第57-65页 |
| 第六章 姿态控制系统模糊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 | 第65-72页 |
| ·姿态控制系统模糊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 | 第65-66页 |
| ·姿态控制系统模糊自适应控制的仿真 | 第66-67页 |
| ·模糊自适应控制器对参数偏差的适应性分析 | 第67-71页 |
| ·小结 | 第71-72页 |
| 第七章 模糊姿态控制系统的适应性研究 | 第72-8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72页 |
| ·仿真分析 | 第72-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第八章 工作总结和研究展望 | 第82-84页 |
| ·工作总结 | 第82页 |
| ·研究展望 | 第82-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 发表论文目录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