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页 |
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Contents | 第14-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3页 |
·团簇的概述 | 第17-18页 |
·团簇的概念 | 第17页 |
·团簇的分类 | 第17-18页 |
·团簇的基本性质 | 第18-19页 |
·尺寸效应 | 第18-19页 |
·表面效应 | 第19页 |
·团簇的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理论方法 | 第20-21页 |
·氧化镁团簇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3-26页 |
·Thomas-Fermi 模型 | 第23页 |
·Hohenberg-Kohn 定理 | 第23-24页 |
·Kohn-Sham 方程 | 第24页 |
·交换相关能泛函 | 第24-26页 |
·计算软件 | 第26-27页 |
第三章 Mn 掺杂的(MgO)n(n = 2-10)团簇的电子和磁性分析——密度泛函理论 | 第27-41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计算方法 | 第28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28-39页 |
·MnMg_(n-1)O_n(n=2-10)团簇的几何结构 | 第28-31页 |
·键长和 Mayer 键序 | 第31-32页 |
·最低能量的 MnMg_(n-1)O_n结构的稳定性 | 第32-34页 |
·电子结构和化学键 | 第34-36页 |
·Mulliken 原子电荷和化学键 | 第34-35页 |
·HOMO-LUMO 能隙 | 第35-36页 |
·磁矩分析 | 第36-39页 |
·结论 | 第39-41页 |
第四章 Ni,Pd,Pt 掺杂的(MgO)_(12)纳米管吸附气体 CO 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 第41-55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模型和计算方法 | 第42-43页 |
·模型 | 第42-43页 |
·计算方法 | 第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4页 |
·镍、钯、铂掺杂的(MgO)_(12)纳米管 | 第43-47页 |
·几何结构及稳定性分析 | 第43-44页 |
·电子结构 | 第44-45页 |
·Fukui 指数 | 第45-47页 |
·CO 在镍、钯、铂掺杂的(MgO)_(12)上的吸附作用 | 第47-54页 |
·几何结构和能量分析 | 第47-49页 |
·Mayer 键序 | 第49-50页 |
·电荷转移和 HOMO-LUMO 能隙 | 第50-51页 |
·CO 吸附的态密度(DOS)分析 | 第51-52页 |
·CO 吸附的振动光谱分析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第五章 Cu,Au 掺杂的(MgO)_(12)纳米管与二氧化硫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 第55-69页 |
·引言 | 第55-56页 |
·计算方法 | 第56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56-66页 |
·Cu, Au 掺杂的(MgO)_(12)纳米管 | 第56-58页 |
·Cu, Au 掺杂的(MgO)_(12)纳米管与 SO_2的吸附 | 第58-66页 |
·(MgO)_(12)纳米管与 SO_2的吸附 | 第58-61页 |
·Cu, Au 掺杂的(MgO)_(12)纳米管与 SO_2的吸附 | 第61-66页 |
·结论 | 第66-6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79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79-80页 |
附件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