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具结构形式现代化的研究
| 目录 | 第1-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3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7-10页 |
| ·中国传统家具文化有待继承和发展 | 第7-9页 |
| ·家具产业可持续发展行动的实施 | 第9-10页 |
| ·课题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10-11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考察与实践 | 第12页 |
| ·文献收集与整理 | 第12页 |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中国传统家具及结构形式概述 | 第13-19页 |
| ·中国传统家具概念及其拓展 | 第13-16页 |
| ·家具风格概述 | 第13-14页 |
| ·中国传统家具与中国现代家具 | 第14-16页 |
| ·产品结构设计概述 | 第16-17页 |
| ·结构概述 | 第16页 |
| ·产品结构设计要点 | 第16页 |
| ·结构与其它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 第16-17页 |
| ·家具结构形式研究的主要对象 | 第17-19页 |
| ·整体结构 | 第18页 |
| ·部件结构 | 第18页 |
| ·接合方式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中国传统家具结构形式的基础分析 | 第19-54页 |
| ·传统家具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发展概况 | 第19-34页 |
| ·传统家具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9-23页 |
| ·传统家具结构及相关因素发展分析 | 第23-34页 |
| ·传统家具的整体结构形式 | 第34-41页 |
| ·箱式结构 | 第35-36页 |
| ·框架结构 | 第36页 |
| ·板式结构 | 第36-38页 |
| ·折叠结构 | 第38-39页 |
| ·拆装结构 | 第39-41页 |
| ·传统家具的接合方式 | 第41-45页 |
| ·榫卯接合 | 第41-43页 |
| ·胶接合 | 第43-44页 |
| ·钉接合 | 第44页 |
| ·金属构件接合 | 第44-45页 |
| ·传统家具基本部件的结构 | 第45-51页 |
| ·板式部件的结构 | 第45-47页 |
| ·框架式部件的结构 | 第47-51页 |
| ·传统家具构件接合的典型构造 | 第51-54页 |
| ·腿足与上部构件的接合构造 | 第51-53页 |
| ·腿足与下部构件的接合构造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传统家具结构形式的特征及再认识 | 第54-65页 |
| ·传统家具结构形式的特征及规律 | 第54-59页 |
| ·结构形式与材料的性能相适应 | 第54-56页 |
| ·力学特征 | 第56-59页 |
| ·功能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 | 第59页 |
| ·传统家具结构形式的再认识 | 第59-65页 |
| ·传统家具文化中蕴含的生态设计理念 | 第59-61页 |
| ·中国传统家具亟需结构形式的更新 | 第61-65页 |
| 第五章 传统家具结构形式现代化方法的探讨 | 第65-69页 |
| ·传统家具文化发展的原则 | 第65-66页 |
| ·传统工艺发展的原则 | 第65页 |
| ·传统家具发展的原则 | 第65-66页 |
| ·传统家具结构形式现代化的方法探讨 | 第66-69页 |
| ·产品结构设计的生态准则 | 第66页 |
| ·传统家具结构形式现代化的方法 | 第66-69页 |
| 第六章 设计实践 | 第69-72页 |
| 结束语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