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建国以来江西粮食生产的历史分析 | 第12-27页 |
一、历年来江西粮食生产情况和年际变化趋势 | 第12-15页 |
1、江西省粮食播种面积和变化趋势 | 第13-14页 |
2、江西省粮食单产变化趋势 | 第14-15页 |
3、江西省粮食总产变化趋势 | 第15页 |
二、近年来江西省粮食生产发展的特征 | 第15-20页 |
1、粮食生产下降趋势明显 | 第15-16页 |
2、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 | 第16-18页 |
3、中稻生产发展较快 | 第18-19页 |
4、粮食生产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较大 | 第19-20页 |
三、江西省粮食生产对农业和国民经济的贡献 | 第20-24页 |
1、江西省粮食总产值占江西农业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 第20-21页 |
2、江西省粮食生产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21-24页 |
3、粮食(大米)出口增加了外汇收入 | 第24页 |
四、江西省粮食生产成本和效益的变化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影响江西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 | 第27-36页 |
一、影响江西省粮食生产的生产要素分析 | 第27-31页 |
1、粮食总产与物质投入的关系 | 第27-28页 |
2、粮食总产与各种粮食作物单产的关系 | 第28-29页 |
3、粮食总产与各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关系 | 第29-30页 |
4、粮食总产与各种粮食作物总产的关系 | 第30-31页 |
二、农业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 第31-36页 |
1、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完善 | 第31-33页 |
2、粮食购销关系的变革与完善 | 第33-34页 |
3、农业政策与粮食生产的互动影响分析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江西省粮食供求形势分析 | 第36-42页 |
一、江西粮食供求平衡基本现状 | 第36页 |
二、江西粮食供求前景分析 | 第36-40页 |
1、江西粮食供给量的预测 | 第36-38页 |
2、江西粮食消费需求的预测 | 第38-40页 |
3、江西粮食供需平衡分析预测 | 第40页 |
三、江西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1、粮食生产投入不足 | 第40页 |
2、粮食生产竞争力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 第40-41页 |
3、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 | 第41页 |
4、传统小杂粮产业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江西省粮食流通形势分析 | 第42-46页 |
一、目前江西省粮食流通的现状 | 第42-43页 |
1、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市场化步伐加快 | 第42页 |
2、国有粮食系统转制加快 | 第42页 |
3、粮食市场结构变化明显,多元化市场主体正在发育 | 第42-43页 |
4、产销联系不断加强,粮食产业化经营快步推进 | 第43页 |
二、江西省粮食流通中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1、总供求仍然过剩,财政信贷负担沉重 | 第43-44页 |
2、粮食市场监管困难 | 第44页 |
3、粮食流通体制不顺,价格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 第44页 |
三、江西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 第44-46页 |
1、粮食购销市场化趋明显 | 第44-45页 |
2、市场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 | 第45页 |
3、探索对农民补贴的有效形式,多方面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江西省粮食发展策略 | 第46-54页 |
一、正确处理一个关系,完善三项保护政策,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 第46-48页 |
1、正确处理江西省粮食生产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 | 第46-47页 |
(1) 当前国家粮食安全状况 | 第46页 |
(2) 江西省粮食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 | 第46-47页 |
2、完善三项保护政策,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第47-48页 |
(1) 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 第47页 |
(2) 完善农民保护政策,维持粮食生产的稳定 | 第47-48页 |
(3) 完善粮食主产区的保护政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第48页 |
二、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 第48-50页 |
1、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转变粮食生产增长方式 | 第48-49页 |
(1) 实施优质专用粮种育繁工程,提高良种扩繁供应能力 | 第48页 |
(2) 实施病虫害防控工程,提高综合防控能力和应急减灾能 | 第48页 |
(3) 实施现代化农机装备推进工程,提高技术集成能力和作业效率 | 第48-49页 |
(4) 实施标准粮田建设工程,提高基础地力和产出能力 | 第49页 |
(5) 实施绿色大米工程,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 第49页 |
2、调整粮食产业内部结构,发展壮大小杂粮产业,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 | 第49-50页 |
三、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粮食产业竞争力 | 第50-51页 |
1、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产业化发展模式 | 第50-51页 |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正确选择龙头企业 | 第51页 |
3、处理好产业链之间的关系 | 第51页 |
4、搞好粮食加工转化,提高粮食增值效益 | 第51页 |
四、推进一项改革,建立两种机制,健全三个体系,提高粮食市场宏观调控能力 | 第51-54页 |
1、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 | 第52页 |
2、建立两种预警机制,确保粮食安全 | 第52页 |
(1) 建立粮食安全应急预警机制 | 第52页 |
(2) 建立粮食价格预警机制 | 第52页 |
3、健全三个体系,提高市场调控能力 | 第52-54页 |
(1) 健全粮食储备体系 | 第52-53页 |
(2) 健全粮食市场体系 | 第53页 |
(3) 健全粮食流通信息体系 | 第53-54页 |
第六章 小结与讨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