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1-21页 |
| ·研究主题及意义 | 第11-13页 |
| ·相关概念和界定 | 第13-16页 |
| ·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 第13-14页 |
| ·信贷合约 | 第14-16页 |
| ·信贷配给的分类 | 第16-17页 |
| ·论文的逻辑思路和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 ·主要研究结论及创新之处 | 第18-21页 |
| 第2章 均衡信贷配给的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的适用性 | 第21-48页 |
| ·均衡信贷配给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 第21-32页 |
| ·信贷配给的微观经济理论 | 第21-24页 |
| ·信贷配给的宏观经济意义 | 第24-27页 |
| ·实证证据 | 第27-32页 |
|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32页 |
| ·均衡信贷配给理论的基本框架 | 第32-44页 |
| ·事前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信贷配给:Stiglitz-Weiss模型 | 第33-37页 |
| ·道德风险与信贷配给 | 第37-41页 |
| ·事后信息不对称,监控成本和信贷配给:Williamson模型 | 第41-44页 |
| ·均衡信贷配给理论能否适用于中国的情况? | 第44-48页 |
| 第3章 中国经济转轨中的金融控制和非均衡信贷配给 | 第48-77页 |
| ·金融控制和信贷市场的制度特征 | 第48-57页 |
| ·金融部门的发展和国有银行的信用垄断 | 第48-52页 |
| ·利率管制 | 第52-55页 |
| ·信贷管理体制和信贷规模控制 | 第55-57页 |
| ·国有银行行为,国有企业的过度贷款需求和非均衡信贷配给 | 第57-66页 |
| ·国有银行双重职能下的信贷行为 | 第57-59页 |
| ·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和对银行贷款的过度需求 | 第59-61页 |
| ·非均衡信贷配给机制 | 第61-66页 |
| ·中国非均衡信贷配给的相关证据 | 第66-69页 |
| ·非均衡信贷配给的绩效分析 | 第69-76页 |
| ·非均衡信贷配给和国有经济部门的平稳增长 | 第69-71页 |
| ·信贷资金的低效率配置 | 第71-76页 |
| ·小结 | 第76-77页 |
| 第4章 均衡信贷配给形成的微观机制和双重信贷配给 | 第77-104页 |
| ·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非均衡信贷配给逐渐消解的趋势 | 第77-83页 |
| ·近年来中国的金融改革进程 | 第77-81页 |
| ·非均衡信贷配给逐渐消解的趋势 | 第81-83页 |
| ·均衡信贷配给的形成之Ⅰ:基于银行风险态度和信息不对称的分析 | 第83-89页 |
| ·模型的基本框架 | 第83-84页 |
| ·银行风险态度和信贷配给 | 第84-86页 |
| ·加入信息因素后的均衡信贷配给 | 第86-88页 |
| ·简要的结论性说明 | 第88-89页 |
| ·均衡信贷配给的形成之Ⅱ:基于民间信贷市场的分析 | 第89-97页 |
| ·关于民间信贷市场的概述和简要讨论 | 第89-91页 |
| ·民间信贷市场中均衡信贷配给的形成:一个道德风险模型 | 第91-97页 |
| ·简要结论 | 第97页 |
| ·双重信贷配给和信贷市场运行机制的完善 | 第97-103页 |
| ·双重信贷配给的作用机制 | 第98-100页 |
| ·完善信贷市场运行机制应该注意的问题 | 第100-103页 |
| ·小结 | 第103-104页 |
| 第5章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双重信贷配给 | 第104-122页 |
| ·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 | 第104-108页 |
| ·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其重要性 | 第104-107页 |
| ·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 | 第107-108页 |
|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从双重信贷配给的角度解释 | 第108-117页 |
| ·中小企业贷款中的非均衡信贷配给 | 第108-110页 |
| ·中小企业贷款中的均衡信贷配给:一个声誉模型 | 第110-117页 |
|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 第117-121页 |
| ·小结 | 第121-122页 |
| 第6章 信贷配给和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第122-141页 |
| ·货币政策传导的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 | 第122-129页 |
| ·货币政策传导的货币渠道 | 第123-125页 |
| ·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 | 第125-129页 |
|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 | 第129-135页 |
| ·变量选择和样本数据说明 | 第130-131页 |
| ·检验结果 | 第131-134页 |
| ·简要结论 | 第134-135页 |
| ·从信贷配给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 第135-140页 |
| ·货币政策受阻及其原因分析 | 第135-138页 |
| ·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 第138-140页 |
| ·小结 | 第140-141页 |
| 第7章 主要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41-144页 |
| ·论文主要结论 | 第141-143页 |
| ·论文的不足之处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43-1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4-156页 |
| 后记 | 第156-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