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乐山隧道施工涌水对周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及环境效应
1 前言 | 第1-13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隧道、矿坑疏干或突水造成的灾害 | 第9-10页 |
·岩溶水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2 区域环境条件 | 第13-16页 |
·自然地理 | 第13页 |
·地层岩性及含水介质划分 | 第13-14页 |
·第四系(Q_4) | 第13页 |
·三叠系(T) | 第13-14页 |
·地质构造 | 第14-16页 |
3 岩溶水文地质特征 | 第16-22页 |
·岩溶含水岩组的分布及地表岩溶 | 第16-17页 |
·岩溶发育受控因素 | 第17-18页 |
·地质构造 | 第17页 |
·边界条件 | 第17-18页 |
·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 第18页 |
·岩性组合 | 第18页 |
·岩溶发育深度 | 第18-19页 |
·岩溶水系统的研究 | 第19-22页 |
·岩溶水系统的概念 | 第19页 |
·岩溶含水系统的划分 | 第19-20页 |
·岩溶水流动系统 | 第20-22页 |
4 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 | 第22-28页 |
·研究区降雨特征分析 | 第22-23页 |
·东翼槽谷北段地下水动态特征 | 第23页 |
·东翼槽谷南段地下水动态特征 | 第23-24页 |
·西翼槽谷北段地下水动态特征 | 第24页 |
·西翼槽谷南段地下水动态特征 | 第24-25页 |
·回归分析 | 第25-28页 |
5 水化学特征分析 | 第28-38页 |
·常规水化学组分 | 第29-31页 |
·同位素组分 | 第31-38页 |
·氢、氧稳定同位素 | 第31-32页 |
·放射性同位素氚 | 第32-34页 |
·碳、氧稳定同位素 | 第34-38页 |
6 隧道围岩的渗透特性 | 第38-60页 |
·近地表岩体裂隙的发育特征 | 第38-39页 |
·裂隙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渗透张量计算 | 第39-49页 |
·近地表岩体裂隙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39-43页 |
·渗透张量概念 | 第43-45页 |
·近地表岩体渗透张量计算结果 | 第45-49页 |
·岩体渗透特性与应力的关系 | 第49-55页 |
·概述 | 第49-50页 |
·裂隙岩体渗透特征与埋深的关系 | 第50-53页 |
·岩体裂隙隙宽的纵向预测 | 第53-55页 |
·隧道围岩渗透性预测与取值 | 第55-60页 |
7 应用MODFLOW软件对地下水渗流场模拟研究 | 第60-76页 |
·地下水流系统模拟的原理 | 第60-63页 |
·地下水流动的数学模型 | 第60页 |
·有限差分求解的原理 | 第60-63页 |
·应用MODFLOW软件对隧道涌水数值模拟 | 第63-66页 |
·含水系统的离散化 | 第63-64页 |
·计算单元的类型及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64页 |
·研究区模型概化 | 第64-66页 |
·模拟成果及分析 | 第66-76页 |
·隧道排水疏干后地下水渗流场变化模拟 | 第67-69页 |
·隧道堵水后地下水渗流场变化模拟 | 第69-76页 |
8 环境效应 | 第76-79页 |
·隧道施工涌水对周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 | 第76-78页 |
·地下水动态分析 | 第76-77页 |
·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分析 | 第77页 |
·二维数值模拟 | 第77-78页 |
·隧道施工涌水引起地表岩溶塌陷 | 第78-79页 |
9 结论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附图 | 第84-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