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本文的研究源起方法和概念 | 第1-22页 |
第一节 研究源起及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节 传统播音主持概念及业务认同 | 第14-19页 |
第三节 笔者对于播音、主持概念的动态性认定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新中国电视播音主持业务发展轨迹观察 | 第22-78页 |
第一节 新中国电视播音的开始和起步阶段:“政治化环境中的艺术化”探求(1958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前) | 第22-31页 |
第二节 中国电视播音的畸态发展阶段:“文革”期间的异化状态(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 | 第31-35页 |
第三节 新中国电视播音的恢复、发展时期和电视主持的萌芽期(1977年到1983年) | 第35-44页 |
第四节 “主持人”形象的全面确立期(1984年到1991年) | 第44-55页 |
第五节 电视播音主持的多元化发展期(1992年到2002年) | 第55-70页 |
第六节 电视主持业务的人格化发展期(2003年) | 第70-78页 |
第三章 新中国电视播音主持业务发展趋势 | 第78-85页 |
第一节 电视播音主持业务多元化局面的延续 | 第78-79页 |
第二节 传统电视新闻播音发展趋势 | 第79页 |
第三节 电视主持业务发展趋势 | 第79-83页 |
第四节 电视播音与主持业务的有机融合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89-90页 |
声明 | 第90-91页 |
后记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