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采运与利用论文--木材学论文

木材热物性测试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主要符号表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问题的提出和背景第9-10页
   ·国内外材料热物性测试研究现状第10-17页
     ·研究发展概况第10页
     ·平板导热仪的研究现状第10-17页
   ·木材的热物性测试第17-18页
   ·数值计算方法第18-19页
   ·本课题研究内容简介第19-20页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二章 准稳态法热物性测试的理论基础第21-33页
   ·一维非稳态导热模型及其准稳态阶段导热第21-25页
   ·试验条件下的误差分析第25-32页
     ·试样厚度不同引起的误差分析与校正第26-28页
     ·两个平面加热片加热热流不同的影响第28-31页
     ·其它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准稳态法热物性测试试验台第33-46页
   ·试验台系统总体设计第33-34页
   ·试验台试验条件的控制第34-36页
     ·试样的制作要求以及湿度的培养第34-35页
     ·平面加热片的要求第35页
     ·热电偶的要求第35-36页
     ·其它装置要求第36页
   ·温度的测量第36-41页
     ·测温手段第36页
     ·温度计的选择第36-38页
     ·热电偶的制作、标定以及布置第38-41页
   ·加热片功率的实时测量第41-43页
   ·数据采集系统简介第43-44页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第43页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第43-44页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主要技术指标第44页
   ·其它量的测量第44页
   ·试验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有限元法及模型的数值计算第46-61页
   ·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第46-53页
     ·有限元技术分析简介第46-47页
     ·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第47-49页
     ·ANSYS软件介绍第49-53页
   ·应用ANSYS分析一维非稳态导热模型第53-59页
   ·准稳态法热物性测试计算模型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木材热物性测试结果分析第61-84页
   ·试验数据的初步处理第61-65页
   ·准稳态法热物性测试模型有限元计算第65-68页
   ·木材热物性修正计算第68-71页
   ·不同条件下木材热物性结果分析第71-78页
     ·温度对木材热物性的影响第71-74页
     ·几种不同材质的木材热物性对比第74-76页
     ·不同含水率条件对木材热物性的影响第76-78页
   ·准稳态法木材热物性测试的误差分析第78-83页
     ·热物性参数的系统误差计算第78-80页
     ·拟合误差的计算第80-82页
     ·准稳态法木材热物性测试的误差结果第82-83页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第84-89页
   ·全文总结第84-85页
   ·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附录1: 误差分析理论第89-100页
 1 误差分析概述第89-90页
   ·误差分析的目的第89页
   ·测量误差的分类第89-90页
 2 直接测量中的系统误差分析第90-94页
   ·系统误差的来源第90-91页
   ·系统误差的消除第91-92页
   ·直接测量系统误差的综合第92-94页
 3 直接测量中的随机误差分析第94-96页
   ·随机误差的衡量标准第94-95页
   ·木材热物性测试中的随机误差分析第95-96页
 4 间接测量中的误差分析第96-100页
   ·间接测量中系统误差的传递公式第96-98页
   ·拟合误差的计算第98-100页
附录2: 木材热物性的实验关联式第100-103页
 1 木材热物性与温度的实验关联式第100-101页
   ·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实验关联式第100页
   ·比热与温度的实验关联式第100页
   ·热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实验关联式第100-101页
 2 不同含水率的红松、落叶松热物性与温度实验关联式第101-103页
   ·不同含水率的红松、落叶松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实验关联式第101页
   ·不同含水率的红松、落叶松比热与温度的实验关联式第101-102页
   ·不同含水率的红松、落叶松热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实验关联式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泸天化(集团)公司环境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下一篇:人工心脏瓣膜支架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