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11型内燃机车电传动教学系统研制
| 1 绪论 | 第1-10页 |
| ·课题背景 | 第6-8页 |
| ·东风11型准高速客运内燃机车 | 第6页 |
| ·东风11型内燃机车电传动系统 | 第6-7页 |
| ·用户需求 | 第7-8页 |
| ·本论文研究目标 | 第8页 |
| ·机车电传动教学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8-9页 |
| ·总体方案考虑 | 第9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9-10页 |
| 2 东风11型内燃机车电传动系统简介 | 第10-12页 |
| ·总体介绍 | 第10页 |
| ·主电路 | 第10页 |
| ·励磁回路 | 第10-11页 |
| ·控制电路 | 第11页 |
| ·辅助电路 | 第11页 |
| ·照明电路 | 第11-12页 |
| 3 东风11内燃机车电传动教学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2-30页 |
| ·总体方案设计 | 第12-15页 |
| ·需求分析 | 第12页 |
| ·系统简化 | 第12页 |
| ·问题的转化 | 第12-13页 |
| ·总体方案设计 | 第13-15页 |
| ·电传动系统运行的描述方法 | 第15-23页 |
| ·电气线路分析 | 第15-17页 |
| ·基于逻辑语句的描述 | 第17-21页 |
| ·基于数据结构的描述 | 第21-23页 |
| ·状态采集点的确定 | 第23-26页 |
| ·基本电路的结构形式 | 第23-26页 |
| ·检测点的分类 | 第26页 |
| ·状态采集点的确定 | 第26页 |
| ·采样与通讯实现的结构安排 | 第26-27页 |
| ·机车电传动教学系统的物理结构 | 第26-27页 |
| ·采样与通讯实现的结构安排 | 第27页 |
| ·教学系统软件总体考虑 | 第27-30页 |
| ·一般性的考虑 | 第27-28页 |
| ·绘图软件选择 | 第28页 |
| ·一个关键技术问题 | 第28-29页 |
| ·编程软件平台的选用 | 第29-30页 |
| 4 东风11型内燃机车电传动教学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30-36页 |
| ·电传动系统部分设备的模拟实现 | 第30页 |
| ·检测电路设计 | 第30-32页 |
| ·单点直流检测电路 | 第30-31页 |
| ·两点直流检测电路 | 第31页 |
| ·单点交流检测电路 | 第31-32页 |
| ·两点交流检测电路 | 第32页 |
| ·数据通讯接口的设计 | 第32-33页 |
| ·用单片机系统实现状态采集和数据通讯功能 | 第33-36页 |
| 5 东风11型内燃机车电传动教学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36-51页 |
| ·设计目标 | 第36页 |
| ·电路动态显示原理 | 第36页 |
| ·动态显示接口程序开发 | 第36-44页 |
| ·AUTOCAD及其二次开发环境 | 第36-40页 |
| ·接口程序的开发 | 第40-44页 |
| ·教学系统软件总体结构及实现 | 第44-47页 |
| ·电传动系统教学系统介绍 | 第47-51页 |
| ·东风11型内燃机车电传动教学系统构成 | 第48页 |
| ·功能介绍 | 第48-49页 |
| ·教学系统的特点 | 第49页 |
| ·教学系统脱机版本 | 第49-51页 |
| 6 东风11电传动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初探 | 第51-65页 |
| ·机车电气线路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 | 第51-53页 |
| ·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 | 第51-52页 |
| ·机车电气线路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 | 第52-53页 |
| ·数字电路故障诊断方法 | 第53-56页 |
| ·故障模型与测试 | 第53-56页 |
| ·电传动系统在线故障诊断方法初探 | 第56-63页 |
| ·控制元件和电路结构的逻辑等效 | 第56-60页 |
| ·电路的故障检测 | 第60-63页 |
| ·东风11机车电传动系统在线故障诊断面临的困难 | 第63-65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