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内容和关键技术 | 第9-10页 |
第二章 多参数监护仪的构成 | 第10-23页 |
2.1 心电模块 | 第11-21页 |
2.1.1 心电前置电路 | 第11-16页 |
2.1.2 滤波电路 | 第16-17页 |
2.1.3 起搏脉冲检测电路 | 第17-18页 |
2.1.4 隔离电路 | 第18-20页 |
2.1.5 心电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 第20-21页 |
2.2 血压模块 | 第21页 |
2.3 血氧模块 | 第21-22页 |
2.4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心电信号处理 | 第23-48页 |
3.1 心电图基础 | 第24-25页 |
3.2 小波分析基础 | 第25-36页 |
3.2.1 小波变换的有关基础知识 | 第25-31页 |
3.2.2 多分辨分析 | 第31-34页 |
3.2.3 一维Mallat算法 | 第34-36页 |
3.3 心电图的采样参数和各波测量基准 | 第36-37页 |
3.3.1 心电图的采样参数 | 第36页 |
3.3.2 心电图各波的测量基准 | 第36-37页 |
3.4 心电信号预处理 | 第37-45页 |
3.4.1 50Hz的工频干扰陷波 | 第37-38页 |
3.4.2 基线漂移和高频噪声的去除 | 第38-45页 |
3.5 心电各波的计算机检测 | 第45-48页 |
3.5.1 QRS波检测原理 | 第45-47页 |
3.5.2 检测过程和心率计算 | 第47-48页 |
第四章 串口通讯协议及实现 | 第48-56页 |
4.1 串口通讯协议 | 第48-49页 |
4.2 串口通讯的实现 | 第49-55页 |
4.2.1 串口通讯的原理和机制 | 第50页 |
4.2.2 串口通讯的一般编程步骤 | 第50-52页 |
4.2.3 利用多线程技术实现异步串行通讯 | 第52-54页 |
4.2.4 中央机与多个床位机的通讯 | 第54-55页 |
4.3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多参数中央监护系统的软件实现 | 第56-74页 |
5.1 中央机软件的总体框架 | 第56页 |
5.2 中断控制的实现 | 第56-68页 |
5.2.1 数据波形在WINDOWS环境下的实时显示 | 第58-60页 |
5.2.2 监控界面实现 | 第60-63页 |
5.2.3 数据存储和数据刷新 | 第63-68页 |
5.3 菜单控制的实现 | 第68-73页 |
5.3.1 动态菜单的实现 | 第69-70页 |
5.3.2 数据库菜单的实现 | 第70-72页 |
5.3.3 病人信息查询系统的实现 | 第72-73页 |
5.4 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