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弱势群体的定位分析 | 第1-19页 |
一、 弱势群体的定义及其基本内涵 | 第9-10页 |
二、 弱势群体的产生原因 | 第10-13页 |
(一) 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 | 第10-11页 |
(二) 政府主导的利益机制的调整和再分配政策的不力 | 第11页 |
(三) 社会结构的不合理、不公平 | 第11-12页 |
(四)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 第12-13页 |
三、 弱势群体的分类 | 第13-19页 |
(一) 按产生原因的不同进行划分 | 第13-17页 |
(二) 按弱势群体所在的产业进行划分 | 第17页 |
(三) 按弱势群体存在的地理位置进行划分 | 第17-19页 |
第二部分 政府应在扶持弱势群体中居于主导地位 | 第19-26页 |
一、 扶持弱势群体的基本力量分析 | 第19-20页 |
(一) 政府 | 第19-20页 |
(二) 社会力量 | 第20页 |
二、 政府应在扶持弱势群体方面居于主导地位的原因分析 | 第20-24页 |
(一) 必要性分析 | 第20-23页 |
(二) 可能性分析 | 第23-24页 |
三、 以政府为主导,扶持弱势群体的现实意义 | 第24-26页 |
第三部分 其他国家政府扶持弱势群体的基本经验及借鉴 | 第26-36页 |
一、 美国扶持弱势群体基本做法的分析与借鉴 | 第27-31页 |
(一) 美国扶持弱势群体的基本经验 | 第27-29页 |
(二) 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三) 启示与借鉴 | 第30-31页 |
二、 印度扶持弱势群体基本做法的分析与借鉴 | 第31-34页 |
(一) 印度扶持弱势群体的基本经验 | 第31-33页 |
(二) 存在的问题 | 第33页 |
(三) 启示与借鉴 | 第33-34页 |
三、 新加坡扶持弱势群体基本做法的分析与借鉴 | 第34-36页 |
(一) 新加坡扶持弱势群体的基本特点 | 第34-35页 |
(二) 启示与借鉴 | 第35-36页 |
第四部分 我国扶持弱势群体的基本策略 | 第36-54页 |
一、 我国政府扶持弱势群体的总体设想 | 第36-37页 |
二、 政策措施的着眼点 | 第37-38页 |
三、 具体对策 | 第38-54页 |
(一) 分级 | 第38-40页 |
(二) 分类 | 第40-45页 |
(三) 分层 | 第45-50页 |
(四) 分期 | 第50-51页 |
(五) 分步 | 第51-53页 |
(六) 正确处理各项措施之间的关系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