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一 柿子滩文化技术分析 | 第9-21页 |
(一) 石英岩石器制作技术 | 第9-16页 |
1 、 石英岩制品的类型学研究 | 第9-10页 |
2 、 特色石器的工艺分析 | 第10-12页 |
3 、 石器的废弃与“柿子滩技术” | 第12-13页 |
4 、 柿子滩技术模式及“柿子滩技术” | 第13-14页 |
5 、 石英岩特色制品的采料、加工和使用区域 | 第14页 |
6 、 文化对比 | 第14-16页 |
(二) 细石核制作技术 | 第16-18页 |
1 、 考古发现 | 第16-17页 |
2 、 文化对比 | 第17-18页 |
(三) 石磨盘和石磨棒制作技术 | 第18-19页 |
1 、 考古发现 | 第18页 |
2 、 文化对比和分析 | 第18-19页 |
(四) 穿孔技术 | 第19-20页 |
1 、 考古发现 | 第19页 |
2 、 文化对比和分析 | 第19-20页 |
(五) 用火技术 | 第20-21页 |
1 、 S14地点 | 第20页 |
2 、 S9地点 | 第20-21页 |
3 、 S12A地点 | 第21页 |
4 、 文化对比与分析 | 第21页 |
二 柿子滩技术与柿子滩文化 | 第21-27页 |
(一) 技术与文化的关系 | 第21-22页 |
(二) 柿子滩技术定位 | 第22-25页 |
1 、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制作技术 | 第22-23页 |
2 、 柿子滩技术定位 | 第23-24页 |
3 、 柿子滩技术的传播与影响 | 第24-25页 |
(三) 由技术因素分析柿子滩文化的性质 | 第25-27页 |
1 、 “中石器时代”文化及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 | 第25-26页 |
2 、 狩猎生活方式 | 第26-27页 |
参考书目 | 第27-29页 |
附图 | 第29-36页 |
后记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