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清单 | 第1-12页 |
表格清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 相关研究工作概述 | 第14-16页 |
1.4 本文内容组织 | 第16-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场景与形式化方法 | 第18-38页 |
2.1 场景概念及其理论 | 第18-21页 |
2.1.1 场景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2.1.2 场景概念的主要优点和缺点 | 第19页 |
2.1.3 主要场景表示方法及其比较 | 第19-20页 |
2.1.4 场景技术的使用现状及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20-21页 |
2.2 Use Case Maps | 第21-26页 |
2.2.1 概述 | 第21-22页 |
2.2.2 基本思想及其特点 | 第22页 |
2.2.3 基本UCM表示法 | 第22-23页 |
2.2.4 高级UCM表示法 | 第23-25页 |
2.2.4.1 场景分支表示 | 第23页 |
2.2.4.2 桩 | 第23-24页 |
2.2.4.3 场景耦合 | 第24页 |
2.2.4.4 组件和结构 | 第24-25页 |
2.2.4.5 责任和动态责任 | 第25页 |
2.2.4.6 XML表示形式 | 第25页 |
2.2.5 支持UCM的工具 | 第25-26页 |
2.3 形式化方法及其理论 | 第26-28页 |
2.3.1 形式化方法概念 | 第26-27页 |
2.3.2 形式化方法的分类 | 第27页 |
2.3.3 形式化方法的优点及开发过程 | 第27-28页 |
2.3.4 有关形式化方法的争议和评价 | 第28页 |
2.4 消息序列图 | 第28-31页 |
2.4.1 概述 | 第28-29页 |
2.4.2 基本语言元素 | 第29-30页 |
2.4.2.1 实例(Instances)和消息(Message) | 第29页 |
2.4.2.2 系统环境(System Environment) | 第29页 |
2.4.2.3 实例的创建(Creation)和终止(Termination) | 第29页 |
2.4.2.4 动作(Actions) | 第29页 |
2.4.2.5 条件(Condition) | 第29-30页 |
2.4.2.6 计时器(Timer) | 第30页 |
2.4.3 图形/文本表示形式 | 第30-31页 |
2.4.4 MSC-2000新特征介绍 | 第31页 |
2.5 规约与描述语言SDL | 第31-36页 |
2.5.1 SDL概述 | 第31页 |
2.5.2 理论模型 | 第31-32页 |
2.5.3 系统结构 | 第32-33页 |
2.5.3.1 系统层次(System) | 第32页 |
2.5.3.2 块层次(Block) | 第32-33页 |
2.5.3.3 进程层次(Process) | 第33页 |
2.5.3.4 过程层次(Procedure) | 第33页 |
2.5.4 SDL语言特征 | 第33-36页 |
2.5.4.1 表示形式 | 第33-34页 |
2.5.4.2 形式化语义 | 第34-35页 |
2.5.4.3 面向对象 | 第35页 |
2.5.4.4 其他特征 | 第35-36页 |
2.5.4.5 SDL-2000的新特征 | 第36页 |
2.6 其他形式化描述技术 | 第36-3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UCM-SDL软件需求建模过程 | 第38-72页 |
3.1 UCM-SDL软件需求建模方法概述 | 第38-41页 |
3.1.1 软件工程基本思想 | 第38页 |
3.1.2 需求工程对于软件开发的重要性 | 第38-39页 |
3.1.3 UCM-SDL软件需求建模过程概述 | 第39-41页 |
3.2 软件需求的获取与分析 | 第41-53页 |
3.2.1 软件需求的来源与获取 | 第41-43页 |
3.2.1.1 初始需求获取 | 第41-42页 |
3.2.1.2 初始需求分类和整理 | 第42-43页 |
3.2.2 软件建模基本原理 | 第43页 |
3.2.3 非功能需求建模 | 第43-45页 |
3.2.4 功能需求建模 | 第45-50页 |
3.2.4.1 use case模型 | 第45-48页 |
3.2.4.2 UCM建模 | 第48-50页 |
3.2.5 面向目标的需求分析 | 第50-53页 |
3.3 软件需求形式化 | 第53-60页 |
3.3.1 从UCM到SDL的间接转换 | 第53-59页 |
3.3.1.1 从UCM到MSC | 第53-57页 |
3.3.1.2 从MSC到SDL | 第57-59页 |
3.3.2 从UCM直接转换到SDL的讨论 | 第59-60页 |
3.4 软件需求规约的确认与验证 | 第60-65页 |
3.4.1 基于SDL的软件开发过程 | 第61页 |
3.4.2 需求审查 | 第61-62页 |
3.4.3 Telelogic Tau工具介绍 | 第62页 |
3.4.4 基于TTCN的需求规约测试 | 第62-63页 |
3.4.4.1 测试的要素和原则 | 第62页 |
3.4.4.2 使用TTCN Link生成测试集 | 第62-63页 |
3.4.5 SDL仿真器 | 第63-64页 |
3.4.6 SDL系统确认 | 第64-65页 |
3.4.6.1 基本原理 | 第64-65页 |
3.4.6.2 SDL系统确认过程 | 第65页 |
3.5 软件需求管理 | 第65-71页 |
3.5.1 软件需求管理基本概念 | 第65-66页 |
3.5.2 需求管理的主要任务 | 第66-69页 |
3.5.2.1 场景管理 | 第66-67页 |
3.5.2.2 风险管理 | 第67-68页 |
3.5.2.3 变更管理 | 第68-69页 |
3.5.2.4 跟踪性管理 | 第69页 |
3.5.3 需求管理工具 | 第69-7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实例分析 | 第72-83页 |
4.1 自动柜员机简介 | 第72-73页 |
4.2 自动柜员机需求建模 | 第73-75页 |
4.3 需求形式化 | 第75-77页 |
4.4 ATM系统仿真 | 第77-8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83-86页 |
5.1 本文主要贡献 | 第83-84页 |
5.1.1 软件需求建模 | 第83-84页 |
5.1.2 自动柜员机需求描述 | 第84页 |
5.1.3 其他贡献 | 第84页 |
5.2 将来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84-85页 |
5.2.1 与UML相结合 | 第84页 |
5.2.2 相关支持工具的开发与研究 | 第84-85页 |
5.2.3 大规模系统的需求描述 | 第8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2页 |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