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2页 |
第一章、 关于同性恋 | 第12-18页 |
第一节、 外国同性恋的发生概况 | 第12-14页 |
1、 不同文化中的同性恋 | 第12-13页 |
2、 同性恋发生在各种人群中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中国同性恋的发生概况 | 第14-18页 |
1、 中国历史上的同性恋 | 第14-15页 |
2、 中国今天的同性恋 | 第15-18页 |
A、 活动地点 | 第15页 |
B、 活动目的 | 第15-16页 |
C、 活动方式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认识同性恋 | 第18-34页 |
第一节、 民俗文化对同性恋的认识 | 第18-23页 |
1、 宗教对同性恋的认识 | 第18-19页 |
2、 政治对同性恋的认识 | 第19-21页 |
3、 道德对同性恋的认识 | 第21-23页 |
第二节、 科学文化对同性恋的认识 | 第23-34页 |
1、 性学有关同性恋的研究 | 第23-25页 |
2、 心理学有关同性恋的研究 | 第25-31页 |
A、 精神分析学说的看法和处理 | 第25页 |
B、 基于“疾病说”和行为学派理论的治疗和失败 | 第25-27页 |
a、 机理疗法 | 第25-26页 |
b、 行为疗法 | 第26-27页 |
C、 胡克博士对“疾病说”的检验 | 第27-28页 |
D、 “疾病说”的终结 | 第28-29页 |
E、 中国有关同性恋治疗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 第29-31页 |
3、 生理学和脑科学有关同性恋的研究 | 第31-34页 |
A、 遗传说 | 第31-33页 |
B、 同性恋是性分化过程中的未分化完全现象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同性恋的生理基础 | 第34-46页 |
第一节、 从性的角度认识同性恋 | 第34-40页 |
1、 同性恋者性欲的异性化 | 第34-37页 |
2、 同性恋者性情的异性化 | 第37-38页 |
3、 同性恋个体性生理和性心理不同质现象及原因 | 第38-40页 |
第二节、 同性恋性欲的心理学基础 | 第40-46页 |
1、 情绪的动机作用是同性恋行为的基础 | 第40-42页 |
A、 情绪及其作用 | 第40-41页 |
B、 同性恋的情绪基础 | 第41-42页 |
C、 一切情绪都决定于脑的机能 | 第42页 |
2、 同性恋行为的快感动机和快感目的 | 第42-44页 |
A、 性行为的目的是不是生殖? | 第42-43页 |
B、 同性恋行为的快感动机和快感目的 | 第43-44页 |
3、 同性恋的本质是生理的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同性恋的哲学基础 | 第46-56页 |
第一节、 同性恋的哲学基础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同性恋的价值基础 | 第47-48页 |
第三节、 同性恋群体的性价值为什么与异性恋的不同? | 第48-52页 |
第四节、 如何评价同性恋? | 第52-56页 |
1、 坚持主体性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 第52-54页 |
2、 坚持正确的评价标准 | 第54-56页 |
结束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