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 第1-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1.1 概述 | 第10页 |
1.2 滴状冷凝过程的微观机制 | 第10-13页 |
1.2.1 液滴的形成 | 第10-12页 |
1.2.2 液滴的生长与合并 | 第12页 |
1.2.3 液滴的脱落 | 第12-13页 |
1.2.4 液滴的分布 | 第13页 |
1.3 蒸汽冷凝的传热理论 | 第13-15页 |
1.4 有机蒸汽的滴状冷凝 | 第15页 |
1.5 实现滴状冷凝的方法 | 第15-17页 |
1.5.1 有机促进剂 | 第15-16页 |
1.5.2 金属及其化合物 | 第16页 |
1.5.3 有机高分子涂层 | 第16-17页 |
1.5.4 其它材料 | 第17页 |
1.6 表面自由能差对冷凝传热的影响 | 第17-22页 |
1.6.1 表面自由能差对冷凝形态的影响 | 第17-20页 |
1.6.2 表面自由能差对液膜流动的影响 | 第20-22页 |
1.7 小结 | 第22-23页 |
2. 固液表面自由能差对膜状冷凝传热影响的物理数学模型 | 第23-31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物理数学模型 | 第24-29页 |
2.3 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29-31页 |
3. 实验流程与方法 | 第31-42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实验流程及实验步骤 | 第31-34页 |
3.3 数据处理方法与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34-38页 |
3.3.1 数据处理 | 第34-35页 |
3.3.2 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35-38页 |
3.4 表面制备工艺与表面性能 | 第38-42页 |
3.4.1 离子注氮表面 | 第38-39页 |
3.4.2 类金刚石表面(DLC) | 第39页 |
3.4.3 机械抛光表面 | 第39-40页 |
3.4.4 表面自由能的估算 | 第40-42页 |
4. 固液表面自由能差效应对水蒸气滴状冷凝传热特性的影响 | 第42-56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紫铜基表面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46页 |
4.3 黄铜基表面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4.4 固液表面自由能差强化滴状冷凝传热的机理分析 | 第51-52页 |
4.5 冷凝温度对传热性能的影响 | 第52-56页 |
5. 固液表面自由能差效应对乙二醇膜状冷凝传热特性的影响 | 第56-65页 |
5.1 引言 | 第56页 |
5.2 乙二醇冷凝实验结果 | 第56-62页 |
5.3 膜状冷凝实验值与模型计算值的比较 | 第62-65页 |
6. 结论 | 第65-66页 |
符号说明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