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14页 |
1.1 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1.2 立题依据 | 第13页 |
1.3 目的 | 第13-14页 |
2 母羊初乳成分的动态变化 | 第14-2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4-16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6-22页 |
2.2.1 单向免疫扩散最适条件的筛选及回归方程的建立结果 | 第16-17页 |
2.2.2 初乳中常规成分的动态变化 | 第17-18页 |
2.2.3 初乳中矿物质元素的动态变化 | 第18-20页 |
2.2.4 初乳中IgG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0-21页 |
2.2.5 初乳中胰岛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1-22页 |
2.3 讨论 | 第22-24页 |
3 被动免疫转移情况对羔羊早期健康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24-3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3.2.1 血清中IgG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26页 |
3.2.2 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观察结果 | 第26-28页 |
3.2.3 日增重的测定结果 | 第28-30页 |
3.3 讨论 | 第30-31页 |
4 羊IgG粗品的提取及人工初乳的研制 | 第31-39页 |
4.1 羊IgG粗品的提取制备 | 第32-36页 |
4.1.1 材料 | 第32页 |
4.1.2 方法 | 第32-34页 |
4.1.3 结果 | 第34-35页 |
4.1.3.1 羊IgG粗品的提取结果 | 第34页 |
4.1.3.2 羊IgG粗品效价测定结果 | 第34页 |
4.1.3.3 羊IgG粗品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34页 |
4.1.3.4 经济效益分析 | 第34-35页 |
4.1.4 讨论 | 第35-36页 |
4.2 人工初乳 | 第36-39页 |
4.2.1 材料与方法 | 第36页 |
4.2.2 人工初乳成分的测定 | 第36页 |
4.2.3 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4.2.3.1 人工乳中常规成分的含量 | 第36-37页 |
4.2.3.2 人工乳中矿物质元素的含量 | 第37-38页 |
4.2.3.3 人工乳中Ins.和IgG的测定结果 | 第38页 |
4.2.4 讨论 | 第38-39页 |
5 绵羊IgG粗品的应用效果研究 | 第39-57页 |
5.1 羊IgG粗品的生产效果的研究 | 第39-43页 |
5.1.1 材料 | 第39-41页 |
5.1.2 测定方法 | 第41页 |
5.1.3 结果 | 第41-43页 |
5.1.3.1 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观察结果 | 第41页 |
5.1.3.2 日增重的测定结果 | 第41-42页 |
5.1.3.3 血清中IgG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42页 |
5.1.3.4 血液中胰岛索的测定结果 | 第42-43页 |
5.2 羔羊人工初乳中羊IgG粗品的最佳添加量的筛选 | 第43-49页 |
5.2.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5.2.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5.2.2.1 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观察结果 | 第45页 |
5.2.2.2 日增重的测定结果 | 第45-46页 |
5.2.2.3 血清中IgG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46-47页 |
5.2.2.4 清中Ins.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47-49页 |
5.3 分两次饲喂羊IgG粗品对羔羊人工初乳效果的影响研究 | 第49-54页 |
5.3.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5.3.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4页 |
5.3.2.1 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观察结果 | 第50页 |
5.3.2.2 日增重的测定结果 | 第50-52页 |
5.3.2.3 血清中IgG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52页 |
5.3.2.4 血清中Ins.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52-54页 |
5.4 讨论 | 第54-57页 |
6 讨论与结论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