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8页 |
上部 金融监管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 | 第18-50页 |
一、 金融监管的成本和收益 | 第18-32页 |
1. 金融监管的成本 | 第18-24页 |
(1) 金融监管的狭义成本 | 第18-21页 |
(2) 金融监管的广义成本 | 第21-22页 |
(3) 金融监管成本量化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2. 金融监管的收益 | 第24-29页 |
3. 分析金融监管成本收益的最终目的 | 第29-32页 |
二、 成本收益框架下的有效金融监管模式 | 第32-42页 |
1. 他律监管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33-36页 |
2. 自律监管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36-38页 |
3. 他律监管与自律监管的相互关系 | 第38-42页 |
三、 成本收益框架下的金融监管与金融效率 | 第42-50页 |
1. 金融效率与帕累托效率 | 第42-44页 |
2. 社会福利最大化与帕累托效率 | 第44-45页 |
3. 金融监管、社会福利与金融效率 | 第45-50页 |
下部 我国金融监管成本收益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 第50-75页 |
一、 我国金融监管成本收益及效率现状 | 第50-58页 |
1. 我国金融监管的收益 | 第50-52页 |
2. 我国金融监管的成本 | 第52-55页 |
(1) 行政成本 | 第52-53页 |
(2) 奉行成本 | 第53页 |
(3) 间接成本 | 第53-55页 |
3. 我国金融监管的效率问题 | 第55-58页 |
(1) 商业银行监管目标的重点不突出 | 第55页 |
(2) 金融监管组织体系尚未健全,关系未理顺,协调不力,整体合力减弱 | 第55-56页 |
(3) 金融监管手段相对落后,方法欠科学,影响了金融监管效率 | 第56页 |
(4) 金融监管法规、制度不够健全,可操作性低,影响金融监管规范性 | 第56页 |
(5) 监管队伍力量薄弱,监管人员素质不高 | 第56-57页 |
(6) 微观金融基础的内部约束力不足,自我内控机制不健全 | 第57-58页 |
二、 我国金融监管效率不高的原因 | 第58-65页 |
1. 宏观经济政策不稳定是金融监管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 第58-59页 |
2. 公共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备是我国金融监管效率不高的另一大原因 | 第59页 |
3. 缺乏有效的市场约束是我国金融监管效率不高的又一原因 | 第59-60页 |
4. 我国金融监管效率不高与现行金融监管组织体系的缺陷有关 | 第60-62页 |
5. 缺乏适当的系统性保护和高效的问题处理程序也严重影响着我国的金融监管效率 | 第62-63页 |
6. 金融机构自律监管不强也是导致金融监管效率不高的原因 | 第63页 |
7. 金融监管缺乏弹性,造成非对称信息下监管效率损失 | 第63-65页 |
三、 降低成本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收益的对策建议 | 第65-75页 |
1. 转变观念,变风险控制为风险隔离,树立金融监管成本收益的效率理念 | 第65-66页 |
2. 构建“四位一体”大金融监管体制,注重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 第66-70页 |
(1) 以人民银行监管为主体 | 第67-68页 |
(2) 通过行业自律来辅助延伸监管触角 | 第68页 |
(3) 建立银行内控机制以发挥基础作用 | 第68-69页 |
(4) 利用社会力量监督配合 | 第69-70页 |
3. 实施弹性监管,加强我国金融监管的动态性 | 第70-72页 |
(1) 实施弹性的监管指标以引导监管对象合理开展业务 | 第70-71页 |
(2) 实施弹性的业务检查程序 | 第71页 |
(3) 建立弹性的存款保险制度 | 第71-72页 |
4. 其他降低成本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收益的建议 | 第72-75页 |
(1) 建立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营造宽松有利的监管外部环境 | 第72-73页 |
(2) 努力改变目前存在的金融法律建设滞后和执行不严的现状,完善我国金融监管的公共金融基础设施 | 第73页 |
(3) 建立我国的存款保护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后记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