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蔬菜园艺论文--甘蓝类论文

结球甘蓝抗病基因克隆和分离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3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植物抗病基因研究进展第13-30页
 1.1 植物抗病反应的生物学机理第13-14页
 1.2 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第14-16页
  1.2.1 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技术第14-15页
  1.2.2 已克隆的植物抗病基因第15-16页
 1.3 植物抗病基因产物的结构特征及抗病基因的类型第16-18页
  1.3.1 抗病基因结构特征第16-18页
  1.3.2 抗病基因的类型第18页
 1.4 植物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研究现状第18-19页
 1.5 植物抗病基因信号传导途径相关基因的研究第19-22页
  1.5.1 植物抗病反应的信号分子研究第20页
  1.5.2 通过筛选抗性丧失突变体来鉴定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第20-21页
  1.5.3 影响特异性防卫反应基因的分离第21页
  1.5.4 酵母双杂交系统分离信号转导基因研究第21-22页
  1.5.5 NDR1基因和EDS1基因的分离第22页
 1.6 抗病基因进化的研究第22-24页
  1.6.1 基因结构与进化第22-23页
  1.6.2 基因复制,重组和进化第23页
  1.6.3 模拟病斑突变体与进化第23页
  1.6.4 病原识别位点的适应进化第23-24页
  1.6.5 转座子与抗病基因进化第24页
 1.7 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策略第24-27页
  1.7.1 外壳蛋白介导的抗性策略第24-25页
  1.7.2 复制酶介导的策略第25页
  1.7.3 病毒卫星RNA策略第25-26页
  1.7.4 病毒反义RNA技术第26页
  1.7.5 缺陷型运动蛋白介导的抗性策略第26页
  1.7.6 利用植物体内的抗病毒基因策略第26页
  1.7.7 转录后基因沉默与植物抗病毒策略第26-27页
 1.8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进展第27-30页
第二部分 引言第30-34页
 2.1 立题依据第30-32页
 2.2 研究内容第32页
 2.3 技术路线第32-34页
第三部分 结球甘蓝cDNA文库的构建第34-42页
 3.1 材料与试剂第34-36页
 3.2 方法第36-39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9-42页
  3.3.1 构建cDNA文库的策略第39-40页
  3.3.2 总RNA的提取及cDNA文库特性鉴定第40-41页
  3.3.3 分析与讨论第41-42页
第四部分 结球甘蓝抗病基因的分离与克隆第42-71页
 4.1 材料与试剂第42-46页
  4.1.1 植物材料第42页
  4.1.2 菌种,质粒第42-43页
  4.1.3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第43-46页
 4.2 方法第46-54页
  4.2.1 DNA的提取及PCR第46-47页
  4.2.2 结球甘蓝RNA的提取及RT-PCR第47-48页
  4.2.3 PCR产物的回收与连接第48页
  4.2.4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第48-49页
  4.2.5 质粒的提取及酶切第49-50页
  4.2.6 DNA测序,基因序列及蛋白质特性分析第50页
  4.2.7 Southern blot及Northern blot第50-53页
  4.2.8 入噬菌体cDNA文库的筛选第53-5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4-68页
  4.3.1 结球甘蓝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克隆第54-56页
  4.3.2 结球甘蓝基因同源序列的分析第56页
  4.3.3 Borl,Bor2与已克隆的抗病基因同源性比较第56-57页
  4.3.4 结球甘蓝入噬菌体cDNA文库的筛选第57-65页
   4.3.4.1 cDNA文库的筛选第57页
   4.3.4.2 阳性重组噬菌体亚克隆第57-58页
   4.3.4.3 阳性克隆序列分析第58-59页
   4.3.4.4 TuR2与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同源性比较第59-63页
   4.3.4.5 Southern blot,Northern blot及F2共分离检测第63-65页
  4.3.5 TuR2编码的蛋白质的特性和结构预测第65-68页
   4.3.5.1 TuR2编码的蛋白质的基本特性和氨基酸组成分析第65-66页
   4.3.5.2 蛋白质信号肽可能的超螺旋盘绕结构预测第66页
   4.3.5.3 蛋白质的理化特性曲线第66-67页
   4.3.5.4 蛋白质特征位点查找第67-68页
   4.3.5.5 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第68页
 4.4 讨论第68-71页
第五部分 TuR2基因转化芥菜的研究第71-8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71-72页
 5.2 方法第72-74页
  5.2.1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第72页
  5.2.2 质粒的酶切,目的DNA片段的回收及连接第72页
  5.2.3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转化第72页
  5.2.4 农杆菌LB4404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转化及质粒提取第72-73页
  5.2.5 茎瘤芥无菌无性系的建立第73页
  5.2.6 茎瘤芥的外植体的遗传转化第73-74页
  5.2.7 植物总DNA的提取第74页
  5.2.8 转基因茎瘤芥基因组DNA PCR扩增和PCR-Southern blot第74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74-81页
  5.3.1 表达载体pBI121-TUR2的构建第74-76页
  5.3.2 质粒pBI121-TuR2对农杆菌的转化第76页
  5.3.3 茎瘤芥的转化第76-81页
 5.4 讨论第81-82页
第六部分 结论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5页
缩写词第95-96页
发表文章第96-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服务贸易总协定》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策略之法律研究
下一篇:鞍区肿瘤与Willis环关系的初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