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荧光法测量二氧化硫浓度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8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1.1 课题背景第8-10页
 1.2 国内外技术概况及发展趋势第10-13页
  1.2.1 国外技术概况及发展趋势第10-12页
  1.2.2 国内技术概况及发展趋势第12-13页
 1.3 测量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方法第13-16页
  1.3.1 电导法第13-14页
  1.3.2 电量法第14页
  1.3.3 极谱测定法第14页
  1.3.4 比色法第14-15页
  1.3.5 火焰光度法第15-16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紫外荧光法测量二氧化硫原理第18-28页
 2.1 荧光产生机理第18-20页
  2.1.1 物质分子的光激发和衰变第18-19页
  2.1.2 二氧化硫的分子结构第19-20页
 2.2 荧光分析法的理论基础第20-22页
 2.3 紫外荧光法测量二氧化硫的理论基础第22-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二氧化硫浓度与荧光信号的关系的实验论证第28-39页
 3.1 紫外荧光法测量二氧化硫浓度的测量装置第28-32页
  3.1.1 Hideo Okabe等研制的二氧化硫测量装置第28-30页
  3.1.2 Frederick P.Schwarz等研制的二氧化硫测量装置第30-32页
 3.2 测量仪器原理第32-34页
 3.3 样气的获取第34-35页
 3.4 二氧化硫浓度与荧光信号的线性关系第35-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紫外荧光法测二氧化硫浓度的系统设计第39-58页
 4.1 紫外荧光法测二氧化硫浓度的气路系统设计第39-41页
 4.2 紫外荧光法测二氧化硫浓度的光路系统设计第41-47页
  4.2.1 光源第42-43页
  4.2.2 透镜第43页
  4.2.3 滤光片第43-44页
  4.2.4 斩波器第44-45页
  4.2.5 光阑第45页
  4.2.6 光反应室第45-46页
  4.2.7 光电倍增管(PMT)第46-47页
 4.3 紫外荧光法测二氧化硫浓度的电路系统设计第47-52页
  4.3.1 信号分析器第47-48页
  4.3.2 信号分析器的具体线路第48-52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52-56页
  4.4.1 样气浓度与荧光信号的关系第52-53页
  4.4.2 样气流量对测量的影响第53-54页
  4.4.3 温度对测量的影响第54-55页
  4.4.4 光源光强波动对荧光信号的影响第55-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5章 双光路系统研究第58-71页
 5.1 双路差分比较下浓度与信号的关系第58-60页
 5.2 双路差分比较下对测量的影响因素第60-66页
  5.2.1 双路差分比较下温度对测量的影响第60-63页
  5.2.2 双路差分比较下光源光强波动对测量的影响第63-66页
 5.3 消除温度、光源光强波动对测量影响的新思路第66-69页
  5.3.1 光源光强波动影响的消除第66-67页
  5.3.2 温度变化影响的消除第67页
  5.3.3 温度变化和光源光强波动影响的再考虑第67-69页
 5.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条元法的冷轧薄板稳定性分析
下一篇:厚壁封头无胎温旋压成形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