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5-9页 |
| 1.1 研究的意义 | 第5-6页 |
| 1.2 研究的历史 | 第6-8页 |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8-9页 |
| 第二章 电离层背景及扰动介绍 | 第9-19页 |
| 2.1 电离层背景 | 第9-13页 |
| 2.2 电离层扰动 | 第13-19页 |
| 第三章 全球电离层F2层对不同行星际-地磁扰动事件的响应 | 第19-28页 |
| 3.1 不同行星际-地磁扰动事件 | 第20-21页 |
| 3.2 全球电离层暴扰动形态分析 | 第21-25页 |
| 3.3 总结及讨论 | 第25-28页 |
| 第四章 电离层模型的全球扩展 | 第28-44页 |
| 4.1 有关电离层模型介绍 | 第28-32页 |
| 4.2 中纬模型的改造和重建 | 第32-34页 |
| 4.3 电离层模型向全球的扩展 | 第34-40页 |
| 4.4 有关经验模型介绍 | 第40-44页 |
| 第五章 高纬电离层扰动研究 | 第44-54页 |
| 5.1 电离层与磁层、太阳风的耦合 | 第44-45页 |
| 5.2 对流电场和粒子沉降的作用 | 第45页 |
| 5.3 粒子沉降电离 | 第45-47页 |
| 5.4 高纬电离层模拟研究 | 第47-53页 |
| 5.5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六章 赤道异常对于磁暴的响应研究 | 第54-61页 |
| 6.1 赤道异常现象 | 第54-55页 |
| 6.2 影响赤道异常扰动的主要物理机制 | 第55-56页 |
| 6.3 磁静日赤道异常数值模拟 | 第56-57页 |
| 6.4 磁暴期间赤道异常扰动模拟 | 第57-60页 |
| 6.5 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七章 总结 | 第61-64页 |
| 附图 | 第64-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5页 |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