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26页 |
1.1 引言 | 第7页 |
1.2 锌酶 | 第7-9页 |
1.3 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 | 第9-11页 |
1.4 核酸Pl酶 | 第11-14页 |
1.4.1 结构与功能 | 第11-12页 |
1.4.2 Pl酶的重组及探针的引入 | 第12-14页 |
1.4.3 Pl酶的催化机理 | 第14页 |
1.5 碱性磷酸酶 | 第14-21页 |
1.5.1 结构与功能 | 第14-16页 |
1.5.2 AKP的光谱学研究 | 第16-19页 |
1.5.3 AKP的催化机理 | 第19-21页 |
1.6 氨基酰化酶 | 第21-22页 |
1.7 组氨酸与钴(Ⅱ)的配位结构 | 第22-23页 |
1.8 氨基酸与Cu(Ⅱ)络合物 | 第23-24页 |
1.9 金属酶与外加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10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实验仪器、材料及方法 | 第26-31页 |
2.1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1-50页 |
3.1 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与Cu(Ⅱ)的相互作用 | 第31-36页 |
3.1.1 电子顺磁共掁法(EPR) | 第31-34页 |
3.1.2 可见光谱法研究B.S.NP与Cu(Ⅱ)的相互作用 | 第34-35页 |
3.1.3 小结 | 第35-36页 |
3.2 核酸Pl酶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 | 第36-43页 |
3.2.1 EPR研究核酸Pl酶与Cu(Ⅱ)的相互作用 | 第36-37页 |
3.2.2 可见光谱法研究核酸Pl酶与Cu(Ⅱ)的相互作用 | 第37-41页 |
3.2.3 可见光谱法研究核酸Pl酶与Co(Ⅱ)的相互作用 | 第41-42页 |
3.2.4 小结 | 第42-43页 |
3.3 碱性磷酸酶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 | 第43-47页 |
3.3.1 EPR研究AKP与Cu(Ⅱ)的相互作用 | 第43-45页 |
3.3.2 可见光谱法研究AKP与Cu(Ⅱ)的相互作用 | 第45页 |
3.3.3 可见光谱法研究AKP与Co(Ⅱ)的相互作用 | 第45-46页 |
3.3.4 小结 | 第46-47页 |
3.4 氨基酰化酶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 | 第47-50页 |
3.4.1 EPR研究ACY与Cu(Ⅱ)的相互作用 | 第47-48页 |
3.4.2 可见光谱法研究ACY与Cu(Ⅱ)的相互作用 | 第48-49页 |
3.4.3 可见光谱法研究ACY与Co(Ⅱ)的相互作用 | 第49页 |
3.4.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