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车轮疲劳寿命预测与优化设计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车轮疲劳寿命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车轮结构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镁合金特点及在汽车车轮上的应用 | 第13-15页 |
| ·镁合金的力学性能与特点 | 第13-14页 |
| ·镁合金在汽车车轮上的应用 | 第14页 |
| ·镁合金车轮的优点 | 第14-15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2 镁合金车轮结构造型设计 | 第17-23页 |
| ·UG NX软件介绍 | 第17-18页 |
| ·镁合金车轮的设计要求及方法 | 第18-20页 |
| ·设计要求 | 第18-19页 |
| ·设计方法 | 第19-20页 |
| ·镁合金车轮结构造型设计 | 第20-22页 |
| ·车轮结构造型设计的美学基础 | 第20-21页 |
| ·镁合金车轮结构造型设计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3 镁合金车轮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确定 | 第23-39页 |
| ·疲劳和疲劳寿命 | 第23-25页 |
| ·疲劳的定义 | 第23页 |
| ·疲劳破坏的特征 | 第23页 |
| ·疲劳的分类 | 第23-25页 |
| ·疲劳寿命 | 第25页 |
| ·镁合金车轮疲劳类型与疲劳分析方法的确定 | 第25-34页 |
| ·材料的S-N、P-S-N曲线及疲劳损伤 | 第25-28页 |
| ·影响结构疲劳的主要因素 | 第28-32页 |
| ·镁合金车轮疲劳类型与疲劳分析方法的确定 | 第32-34页 |
| ·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 第34-38页 |
| ·镁合金车轮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确定 | 第34-36页 |
|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4 镁合金车轮疲劳寿命预测 | 第39-52页 |
| ·有限元分析基础理论及软件 | 第39-42页 |
| ·有限元分析的基础理论 | 第39-41页 |
| ·ANSYS软件特点 | 第41-42页 |
| ·车轮的弯曲疲劳实验 | 第42-43页 |
| ·实验样品 | 第42页 |
| ·实验设备 | 第42页 |
| ·实验的准备工作 | 第42页 |
| ·实验载荷和弯矩的确定 | 第42-43页 |
| ·车轮失效判定标准 | 第43页 |
| ·镁合金车轮的有限元建模 | 第43-49页 |
| ·车轮几何模型的简化 | 第43-44页 |
| ·车轮几何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44-45页 |
| ·镁合金材料属性 | 第45页 |
| ·车轮的约束分析 | 第45页 |
| ·车轮的载荷分析 | 第45-47页 |
| ·车轮的有限元求解结果 | 第47-49页 |
| ·名义应力法预测车轮疲劳寿命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5 镁合金车轮的优化设计 | 第52-63页 |
| ·优化的概述 | 第52页 |
| ·优化的基本概念 | 第52-55页 |
| ·设计变量 | 第52-53页 |
| ·状态变量 | 第53页 |
| ·目标函数 | 第53页 |
| ·设计系列 | 第53页 |
| ·合理与不合理设计 | 第53-54页 |
| ·分析文件 | 第54页 |
| ·迭代和循环 | 第54页 |
| ·优化数据库 | 第54-55页 |
| ·优化设计的步骤 | 第55-56页 |
| ·生成分析文件 | 第55页 |
| ·建立优化过程中的参数 | 第55页 |
| ·进入优化处理器,指定分析文件 | 第55-56页 |
| ·声明优化变量 | 第56页 |
| ·选择优化工具或优化方法 | 第56页 |
| ·指定优化循环控制方式 | 第56页 |
| ·进行优化分析 | 第56页 |
| ·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 第56-58页 |
| ·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 第56-57页 |
| ·优化设计的基本解法 | 第57-58页 |
| ·优化设计的收敛准则 | 第58页 |
| ·镁合金车轮的优化设计 | 第58-60页 |
| ·车轮优化的设计变量 | 第59页 |
| ·车轮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 | 第59页 |
| ·车轮优化设计的约束条件 | 第59页 |
| ·车轮优化设计的基本流程 | 第59-60页 |
| ·车轮的优化设计结果和分析 | 第60-62页 |
| ·目标函数的优化结果 | 第60-61页 |
| ·设计变量的优化结果 | 第61页 |
| ·车轮优化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附录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