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厂处理处置污水厂污泥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9页 |
| ·概述 | 第10页 |
| ·国内外污泥处理与处置方法 | 第10-13页 |
| ·卫生填埋 | 第10-11页 |
| ·土地利用 | 第11页 |
| ·焚烧 | 第11-12页 |
| ·其他方式 | 第12-13页 |
|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发展趋势 | 第13-16页 |
| ·国外污泥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 ·国内污泥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 ·课题提出 | 第16-19页 |
| ·课题背景及提出 | 第16-17页 |
|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2 城市污水厂污泥焚烧处理技术 | 第19-29页 |
| ·污泥焚烧的基本原理 | 第19-21页 |
| ·概述 | 第19页 |
| ·污泥焚烧的基本过程 | 第19-21页 |
| ·污泥焚烧的影响因素 | 第21-24页 |
| ·焚烧工艺影响 | 第22页 |
| ·污泥本身性质影响 | 第22-24页 |
| ·污泥焚烧方式 | 第24-25页 |
| ·单独焚烧 | 第24页 |
| ·利用现有工业用焚烧炉焚烧 | 第24-25页 |
| ·利用现有火力发电厂焚烧 | 第25页 |
| ·利用现有的生活垃圾焚烧炉焚烧 | 第25页 |
| ·利用热重分析法研究污泥和生活垃圾混合焚烧特性 | 第25-29页 |
| ·热重法的基本原理 | 第25-27页 |
| ·利用热重分析法研究污泥的燃烧特性相关研究 | 第27-29页 |
| 3 城市污水厂污泥热值分析 | 第29-42页 |
| ·污泥热值分析方法 | 第29-32页 |
| ·分析内容 | 第29-30页 |
| ·试验方法及仪器 | 第30页 |
| ·试验污泥 | 第30-32页 |
| ·污泥工业分析 | 第32-34页 |
| ·污泥中的挥发份和灰分 | 第33页 |
| ·污泥中的固定碳 | 第33页 |
| ·水分 | 第33-34页 |
| ·污泥元素分析 | 第34-37页 |
| ·污泥中的碳、氢元素 | 第35-36页 |
| ·污泥中的O、N、S 元素 | 第36页 |
| ·污水厂污泥的计量化学组成 | 第36-37页 |
| ·污泥热值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 ·工业分析法测定结果 | 第37-38页 |
| ·元素分析法测定结果 | 第38页 |
| ·量热仪测定结果 | 第38-39页 |
| ·污泥热值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4 城市污水厂污泥和生活垃圾混合焚烧比例研究 | 第42-55页 |
| ·混烧比例的理论分析确定 | 第42-44页 |
| ·重庆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热值 | 第42页 |
| ·重庆市生活垃圾的热值及其含水率 | 第42-44页 |
| ·热值和可焚烧性的关系 | 第44页 |
| ·污水厂污泥和生活垃圾混烧比例理论推导 | 第44页 |
| ·混烧比例的实验研究确定 | 第44-52页 |
| ·实验仪器 | 第45页 |
| ·污水厂污泥和生活垃圾混合焚烧TG/DTG 曲线 | 第45-50页 |
| ·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 ·混合焚烧对污泥性质要求 | 第52-53页 |
| ·污泥含水率 | 第52页 |
| ·污泥热值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5 污泥掺烧对垃圾焚烧系统的影响 | 第55-62页 |
| ·重庆同兴垃圾焚烧厂工艺概况 | 第55页 |
| ·混烧对生活垃圾焚烧设备影响分析 | 第55-59页 |
| ·称重系统 | 第55-56页 |
| ·卸料系统 | 第56页 |
| ·吊车及抓斗 | 第56-57页 |
| ·给料系统 | 第57页 |
| ·焚烧炉 | 第57页 |
| ·余热利用系统 | 第57-58页 |
| ·烟气处理系统 | 第58-59页 |
| ·混烧改造方案 | 第5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6 利用垃圾焚烧厂处理处置污泥效益分析 | 第62-67页 |
| ·经济效益 | 第62-65页 |
| ·不同污泥处理处置方案建设投资比较 | 第62-63页 |
| ·不同污泥处理处置方案运行成本比较 | 第63-64页 |
| ·污泥掺烧经济影响分析 | 第64-65页 |
| ·环境效益 | 第65页 |
| ·社会效益 | 第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7 结论与建议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建议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附录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