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速斜坡喷注器混合增强及火焰稳定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研究发展综述 | 第13-15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 ·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发展简史 | 第14-15页 |
| ·超声速燃烧混合增强技术概况及斜坡喷注器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 ·超声速燃烧混合增强技术概况 | 第16-17页 |
| ·斜坡喷注器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 ·深入研究的内在需要 | 第19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试验系统与数值模拟方法 | 第21-32页 |
| ·试验系统 | 第21-25页 |
| ·空气加热器 | 第21-22页 |
| ·超燃试验段 | 第22-23页 |
| ·斜坡喷注器试验件 | 第23-24页 |
| ·气体供应系统 | 第24页 |
| ·测控系统 | 第24-25页 |
| ·数值模拟方法 | 第25-31页 |
| ·控制方程 | 第25-28页 |
| ·物理模型 | 第28-30页 |
| ·计算方法 | 第30页 |
| ·算例验证 | 第30-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流场显示技术 | 第32-41页 |
| ·表面油流技术 | 第32-34页 |
| ·油流法基本原理 | 第32-33页 |
| ·试验所用油剂和示踪粒子 | 第33-34页 |
| ·高速纹影和高速摄影 | 第34-35页 |
| ·高速摄影设备 | 第34页 |
| ·高速纹影系统 | 第34-35页 |
| ·基于纳米粒子的平面激光成像技术 | 第35-40页 |
| ·NPLI 系统组成及基本原理 | 第36-38页 |
| ·NPLI 图像校正 | 第38-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超声速斜坡喷注器混合增强特性研究 | 第41-68页 |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41-43页 |
| ·超声速斜坡通流流场研究 | 第43-48页 |
| ·斜坡通流流场的基本结构 | 第43-46页 |
| ·流向涡的形成 | 第46-48页 |
| ·斜坡型面构型对混合增强的影响 | 第48-56页 |
| ·斜坡后掠结构对混合增强的影响 | 第56-64页 |
| ·反射斜激波对混合增强的影响 | 第64-66页 |
| ·激波增强混合 | 第64-65页 |
| ·斜激波与流向涡的相互作用 | 第65-66页 |
| ·小结 | 第66-68页 |
| 第五章 斜坡喷注器燃烧流场研究 | 第68-77页 |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68-69页 |
| ·斜坡自燃过程与燃烧流场研究 | 第69-73页 |
| ·斜坡稳焰特性初步研究 | 第73-75页 |
| ·小结 | 第75-77页 |
| 第六章 气动斜坡喷注器流场结构及混合特性研究 | 第77-89页 |
| ·气动斜坡流场结构研究 | 第77-80页 |
| ·气动斜坡混合增强特性研究 | 第80-84页 |
| ·超声速湍流喷流剪切层分形初步研究 | 第84-88页 |
| ·分形原理及度量方法 | 第84-85页 |
| ·喷流界面分形沿流向的变化特征 | 第85-88页 |
| ·小结 | 第88-89页 |
| 结束语 | 第89-92页 |
| 致谢 | 第92-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