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正义思想述评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导言 | 第8-15页 |
| ·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 ·休谟的生平与著作 | 第10-12页 |
| ·休谟生平 | 第10-11页 |
| ·休谟的著作及《人性论》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 ·休谟正义思想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2-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现状评析 | 第14-15页 |
| 2 休谟正义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5-22页 |
|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正义思想 | 第15-17页 |
| ·霍布斯和洛克的社会契约思想 | 第17-19页 |
| ·哈奇森和曼德威尔的人性说 | 第19-22页 |
| 3 休谟正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2-39页 |
| ·正义出现与人性和自然状态处于中点时 | 第22-26页 |
| ·自然状态因素:自然资源的相对匮乏 | 第22-23页 |
| ·人性因素:自私和有限的慷慨 | 第23-25页 |
| ·形成条件:人类协议 | 第25-26页 |
| ·正义是社会全体成员之间相互的有条件的人为之德 | 第26-30页 |
| ·正义是人为之德 | 第26-28页 |
| ·正义具有可变性 | 第28-29页 |
| ·正义具有互利性 | 第29-30页 |
| ·正义保障社会成员对财产的占有进而稳定社会秩序 | 第30-35页 |
| ·保护财产权 | 第30-33页 |
| ·稳定社会秩序 | 第33-35页 |
| ·政府是正义的保障者 | 第35-39页 |
| ·政府的起源 | 第35-37页 |
| ·政府存在具有条件性 | 第37-39页 |
| 4 休谟正义思想的评价及当代价值 | 第39-45页 |
| ·休谟正义思想的主要特征 | 第39页 |
| ·休谟正义思想的历史影响 | 第39-40页 |
| ·休谟正义思想的局限 | 第40-42页 |
| ·休谟正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42-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