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6页 |
·前言 | 第9页 |
·造纸湿部化学的发展方向 | 第9-10页 |
·助留助滤技术的发展 | 第10-11页 |
·助留助滤作用的基本原理 | 第11-14页 |
·助留作用基本原理 | 第11-13页 |
·助滤作用基本原理 | 第13-14页 |
·湿部环境对助留助滤剂性能的影响 | 第14-17页 |
·纸机白水中的DCS及其危害 | 第15-16页 |
·无机盐对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 第16-17页 |
·助留助滤剂PAM | 第17-18页 |
·阳离子聚合物PDADMAC | 第18-19页 |
·MPAM简介 | 第19-25页 |
·MPAM的制备方法 | 第19-22页 |
·水相聚合 | 第20页 |
·分散相聚合法 | 第20-21页 |
·反相乳液聚合法 | 第20页 |
·反相微乳液聚合法 | 第20-21页 |
·悬浮聚合法 | 第21页 |
·沉淀聚合法 | 第21页 |
·固态聚合法 | 第21-22页 |
·MPAM的聚合反应机理 | 第22-23页 |
·DADMAC,AM共聚反应的特点 | 第23-24页 |
·DADMAC和AM单体的竞聚率 | 第23-24页 |
·影响共聚产物分子量的因素 | 第24页 |
·共聚反应的改进措施 | 第24-25页 |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的合成 | 第26-36页 |
·前言 | 第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实验原料 | 第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合成DADMAC | 第26-27页 |
·合成MPAM | 第27页 |
·DADMAC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DADMAC和AM的共聚 | 第27页 |
·产品分析 | 第27-28页 |
·分子量的测定 | 第28页 |
·电荷密度的测定 | 第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5页 |
·DADMAC单体纯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引发剂种类的影响 | 第29-30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引发剂浓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单体浓度的影响 | 第32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2-33页 |
·加料方式的影响 | 第33-34页 |
·单体配比的影响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助留助滤性 | 第36-52页 |
·前言 | 第36-38页 |
·CPAM/膨润土微粒助留助滤体系的特点 | 第36-37页 |
·MPAM的稳定机理 | 第37-38页 |
·留着性能和滤水性能的实验室评价方法 | 第38页 |
·实验部分 | 第38-41页 |
·原料与仪器 | 第38-39页 |
·实验原料 | 第38-39页 |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模拟造纸白水的制备 | 第39页 |
·浆料细小组分含量的测定 | 第39页 |
·浆料滤水性能的测定 | 第39-40页 |
·浆料细小组分留着率的测定 | 第40页 |
·电荷密度的测定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0页 |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的助留助滤性能 | 第41-42页 |
·pH值对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的影响 | 第42-44页 |
·pH值对商品样CPAM和自制MPAM电荷密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pH值对商品样CPAM和自制MPAM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电导率对商品样CPAM和自制MPAM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 第44-49页 |
·电导率对商品样CPAM和自制MPAM电荷密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电导率对商品样CPAM和自制MPAM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 第46-49页 |
·DCS对商品样CPAM和自制MPAM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MPAM与CCMS组成的新型助留助滤体系性能研究 | 第52-64页 |
·前言 | 第52-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3页 |
·实验及讨论 | 第53-62页 |
·各因素对纸浆滤水性的影响 | 第55-58页 |
·各因素对浆料留着的影响 | 第58-60页 |
·各因素对阳离子需求量指标的影响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详细摘要 | 第69-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