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 ·锂离子电池 | 第10-15页 |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 | 第10-11页 |
|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及特点 | 第11-13页 |
|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 | 第14-15页 |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5-27页 |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开发历程与发展趋势 | 第15页 |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选择 | 第15-16页 |
| ·碳类负极材料 | 第16-19页 |
| ·合金类负极材料 | 第19-21页 |
| ·锡基负极材料 | 第21-25页 |
| ·其它的负极材料 | 第25页 |
| ·水热法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25-27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Zn_2SnO_4负极的水热法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8-41页 |
| ·引言 | 第28-29页 |
|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9页 |
| ·样品的合成 | 第29页 |
| ·样品的检测和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9-3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0-40页 |
| ·碱的浓度的确定 | 第30-31页 |
| ·反应温度的确定 | 第31-32页 |
| ·碱的浓度对样品形貌的影响 | 第32-34页 |
| ·碱的浓度对样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34-36页 |
| ·不同电压下样品的循环性能研究 | 第36-37页 |
| ·Zn_2SnO_4负极的充放电机理 | 第37-38页 |
| ·Zn_2SnO_4负极的循环伏安研究 | 第38-40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Zn_2SnO_4负极的共沉淀法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1-50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41-42页 |
| ·样品的合成 | 第42页 |
| ·样品的检测和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2-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9页 |
| ·溶液PH值的确定 | 第43-44页 |
| ·煅烧温度的确定 | 第44-45页 |
| ·煅烧温度对样品形貌的影响 | 第45页 |
| ·煅烧温度对样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5-48页 |
| ·循环伏安曲线 | 第48-49页 |
| ·两种方法制备Zn_2SnO_4负极的性能比较 | 第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Mg-Sn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0-63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50-51页 |
| ·样品的合成 | 第51页 |
| ·样品的检测和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62页 |
| ·水热前驱体的TG和DTA曲线 | 第51-52页 |
| ·两种方法所得前驱体和煅烧后样品的XRD图谱 | 第52-54页 |
| ·两种方法所得前驱体和煅烧后样品的SEM图 | 第54-56页 |
| ·水热前驱体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6-58页 |
| ·水热前驱体煅烧后所得样品的电化学性能 | 第58-60页 |
| ·水热前驱体在800℃煅烧所得样品的循环伏安曲线 | 第60-61页 |
| ·两种方法所得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比较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